学术出版的价值与意义
[摘 要] 学术出版的价值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学术出版是人类学术成果记录、传播与共享的重要渠道:不同时代的学术出版活动记录了人类文化悠久绵长的历史,学术出版的目的是传播学术,学术出版为成果共享提供了可能。二是学术出版是认可学术成果、展开学术争鸣、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平台:学术研究是一个不断革故鼎新、自我突破、追求真理的过程,学术出版是对学术研究成果对象有目的的选择,学术出版为学术争鸣提供支持与条件,学术出版是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平台。三是学术出版是学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互补与共赢的纽带。
[关键词] 学术出版 价值 意义 渠道 平台 纽带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9) 06-0005-04
[Abstract]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scholarly publishing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ly, scholarly publishing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recording, dissemination and sharing of human scholarly achievements. Different eras’ scholarly publishing activities recorded the long and long history of human culture. The purpose of scholarly publishing is to spread academics and scholarly publishing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sharing results. Secondly, it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recognizing scholarly achievements, driving scholarly debate and promoting scholarly innovation. Scholarly research i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innovation, self-breakthrough, and pursuit of truth. Scholarly publishing is a purposeful choice for scholarly research results. Scholarly publishing provides support and conditions for scholarly contention. Scholarly publishing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promoting scholarly innovation. Thirdly, it is also the link which organically bonds between scholarship and publishing which are complementary and win-win.
[Key words] Scholarly publishing Value Significance Channel Platform Link
很榮幸受会议主办方的邀请,参加北师大与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合作召开的“一带一路2019学术出版国际论坛:连通中西”暨《中外出版原著选读》首发式。祝贺万安伦教授的大作出版。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学术出版的价值与意义》。
我国学术研究出版的成果很多,但对学术出版展开基础理论研究的很少。近五年讨论学术出版的现状、规范、经营等现实问题的很多,但专门就学术出版的价值、意义展开论述者几乎不见,偶有所得是在学术出版某一相关研究的开头部分的简要阐述。因而,作为基础理论研究,讨论学术出版的价值十分有意义。就学术发展而言,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多年积累的思想、知识与经验,必然需要持续了解、选择、译介大量的西方学术著作,这也彰显了《中外出版原著选读》首发式所具有的独特的学术价值。
“价值”与“意义”是两个不同的词汇,关于前者,《辞海》中有多种解释,其中一义指事物的“积极作用”;后者也有意义即“作用”的表达。故本文合一,取二者的共同点作为论述的基础。综合而言,学术出版的价值与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学术出版是人类学术成果记录、传播与共享的重要渠道
学术指专门有系统的学问。学术出版即将研究者在某一学科领域自成体系的研究成果予以选择、印制,传播于社会的完整过程。学术研究成果是学术出版的先决条件,学术的繁荣才会带来学术出版的繁荣。
不同时代的学术出版活动记录了人类文化悠久绵长的历史,学术出版承继了学术文化传统。“出版”如果从印刷术发明始,《易》《诗》《书》《礼》《乐》《春秋》“六书”无不是春秋战国秦汉之际产生、流传的学术成果,古代圣贤的儒家学说丰富了学术出版,也记录了中国古代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在历朝历代研究发展的轨迹。出版是记录的刻痕,记录是原始的、直观的,是出版选择的对象。记录是一个过程,出版是一个端点,从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学术不断发展,研究不断深入,成果体现于出版的学术作品中。无论中外,无论古今,无论文集丛书,从不同时期的不同出版物中均可找到某一领域学术停滞、进步、发展、飞跃的过程。自古典文献记载事物以来,学术才有了今天的日新月异,才有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人文地理、教材专著等等,这是学术出版记录功能对人类文化积累做出的巨大贡献。 学术出版的目的是传播学术。传播是扩大,出版技术为复制图书、扩大传播时空提供了便利条件。史前时期,人们将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一些经验、教训、事物口耳相传,后依靠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等实物记忆方法将它们记录下来,再传播开去,为学术传播的滥觞。自植物纤维纸发明,石印术、雕版印刷术、大规模机械化、自动化印刷技术的不断更迭、进步,白纸黑字的纸质图书使学术传播超越了时间、空间,学术出版获得更久远的生命力。今天,网络出版、数字出版、多媒体融合出版更是为学术传播提供了轻盈的翅膀、无形的平台,学术出版成果借助传播媒介的技术革命获得无穷大的边际效应。
学术出版为成果共享提供了可能。今天的社会处在一个极速发展的文明时代和智能时代。共享体现文明,共享促进文明发展,共享范围与规模是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共享也是智能时代的特征之一。学在官府、藏于深宫、仅供皇亲贵族使用的旧籍典章阻碍、延缓了社会进程,学术自身也难以进步。学术成果共享提供了交流的基础,交流是思想的交换,是共享的另一种形态。当人们站在巨人肩上之时,已分享了巨人深遂的思想、精湛的学艺、有效的方法。无共享不可得。学术出版为学术共享提供了便利和条件,也是学术成果获得社会认可、促进社会进步的有效渠道。以5G为代表的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必将为学术成果共享带来非往日可比的深度影响与便捷体验,超带宽带来的高速度和低时延也将有效地提供共享手段、环境与资源。共享的学术成果所发挥的作用体现于观念改变、学术进步、社会变革等多方面。
学术出版记录了学术研究的点滴进展与丰硕成果,学术出版史也就是学术成果发展史;学术出版为学术传播提供了可能和机遇,为学术成果发表与利用带来便利,直接实现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目的;学术成果共享打破了“学在王府”的垄断,将人类社会的知识信息、文化文明传承的使命以及学术研究的责任担当融为一体,推动了学术进步、社会发展和人们美好生活愿望的实现。
2 学术出版是认可学术成果、展开学术争鸣、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平台
学术研究是一个不断革故鼎新、自我突破、追求真理的过程。学术研究活动必当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在某一特定领域、采用某种有针对性的方法,反复思考、实验,再思考、再实验,直至产生具有真理性的理论创见、突破性的试验结论以及无懈可击的逻辑公理,其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拼博的科学精神和拨云雾得真谛见彩虹的科学研究艺术十分令人尊敬。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时期对学术研究的态度都直接影响研究成果的产生与运用。学术出版是对学术研究最直接的支持,出版所选择的研究成果肯定了研究者的行为,为他人研究或相关领域运用提供了重要借鉴,为社会文化建设承担了应尽的责任。通过学术出版认可学术成果、展开学术争鸣、推动学术创新,有利于学术研究者保持定力、活力与动力;有利于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氛围;有利于提升学术研究水平,提高学术研究质量,体现国家、民族的学术高度。
学术出版是对学术研究成果对象有目的的选择。每一个学术出版单位都有出版标准,进入学术出版领域的成果一定是符合出版宗旨,經过若干程序,严格审视才被允许进入社会流通领域的。学术成果的先进性不够、原创性不足、规范性不强都不可能进入出版视野。故而,学术出版审核越严格,学术成果的含金量越高。如此,学术出版是对学术成果认可、激励、支持的一种方式。学术出版有规范、严格的标准,如,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违背学术伦理,必须遵守学术道德等;它关注成果的真实性、逻辑性、创新性,注意其是否符合出版性质并提供了丰富、先进、原始的内容资源等等。仅就出版而言,严格的出版标准审核下发表的学术成果通常比进入编辑视野却未能出版的成果略胜一筹。虽然学术研究成果的优劣并非以是否能出版作为衡量标准与目的,学术出版也并非成果认定的唯一路径。
学术出版为学术争鸣提供支持与条件。学术研究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研究对象、思路、方法均可因人而异,这也是它具有非凡魅力的地方。学术思想的交流与交锋,思路的申辩与陈述,方法的选择与路径在讨论、交流、争鸣的环境中可得多人智慧,择其优者而从之。学术出版展示了一方鲜明的论点与充分的论据,或代其言,或发其声,让另一方或其它多方阅之、闻之、思之、辩之。思想越辩越丰富,观点越辩越明朗,正误、真伪、善恶在辩论中显现真迹。争鸣是一种自由、一种状态、一种场景、一种机制,在学术出版的背景之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民主、学者和谐、学科繁荣的景象,昌明学术,方为学术发展之康庄大道。虽然出版并非学术争鸣之唯一路径。
学术出版是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平台。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生命,没有创新,学术的生命也就终止了。出版追求的目的同样是创新,借助出版的世界,学者的内在潜力得以挖掘,学术研究的项目内容、组织形式、方式方法不断组合,寻求着最佳联结,学术研究成果在创新的动力下不断增值。创新并非乱创,一定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拓展。如果中国古代社会多以汇辑旧刻为新著的话,当代学术图书必然以反映时代的主题出版为出版准则;如果家刻本、坊刻本、官刻本汇成古籍不同版刻源流的话,今日纸质图书与网络出版、数字出版、融媒体出版共同被读者分享。学术出版的原创性、系统性、理论性、真实性、知识性要求不仅体现于纸质平面图书,更应该在立体的、不同业态的学术出版物中得以挖掘与放大;5G+技术,AR技术、VR技术与传统图书出版结合,共同演奏一曲21世纪的学术研究成果出版交响乐。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创新,既为出版增添活力,也带来学术研究成果的日新月异。
从出版角度来看,未能出版、进入社会流通领域的学术成果仅仅代表的是个人的、至多是团队的研究所得,属私有产品,而一旦出版进入了社会流通渠道,代表的即是社会成果,属社会化产品。公开出版意味社会的认可与肯定,既可鼓励研究者,也可为成果运用拓展市场、为争鸣开辟“战场”、为创新奠定基石。凡进入出版环节的学术成果也将载入史册,留下经验、教训、过程、结果的刻痕,引领学术前行,助推社会发展。 3 学术出版是学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互补与共赢的纽带
学术出版是学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它通俗易懂,是无需词源词义索引便可通晓之词。但内涵却有明确的界定。它是学术且有学理的,而非无学无序的;是某一领域且属于某一具体门类的,而非茫无目标、漫无边际的;是思维、语言与逻辑协调统一表达的,而非无端砌合、信口开河、本末倒置的;是有出版标准且符合编辑规范的,而非无纲纪章法、神吹胡侃、无凭无据的……。它明显区别于通俗读物、少儿读物、文学作品等其他性质的图书的出版。学术与出版的结合既是学术之需,也是出版所愿,相为互补,结合得当,双方共赢。倘若学术出版混于其他类别书籍出版,定有错位之嫌,是出版大忌。因而,学术出版需遵循学术出版之规律、学术出版之规范。
学术出版范围很广,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如整理历史经典学术之作以飨后人,翻译外文经典学术精品以联中西,同时代有活力的学者专家之精品佳作更值得青睐,因为它或许填补了某一领域空白,或许产生了强大思想力,或许运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学术出版类型也有多种:专著、教材、科学论文、学位论文、调研报告、研究进展……等等。学术出版社、特别是大学出版社为繁荣学术作贡献,大有可为。学者专家通过学术研究服务社会,成果代表了某一领域、某一技术、某一方法最高水平,通过出版传播,扩大影响,展示了成果,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出版社通过选择优秀学术成果出版,服务于读者,树立了出版社品牌,收获了社会和经济效益。读者阅读学术出版物后,掌握了最先进的研究进展情况,运用学术研究成果,满足了需求。在出版环节中,出版社是研究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了解研究者的主攻方向,了解读者的潜在需求,做有针对性的出版。研究者是出版资源的供给者,读者是优秀学术出版物的受益者。在学术体系中,研究者辛勤耕耘,生产的劳动成果依靠学术出版分享给读者,读者将学习后的感受再反馈给出版者,出版者借此调整下一步的学术出版选题计划,向研究者出题。学术研究的高度决定了学术出版的高度,读者需求的满意度依赖于学术出版服务的贡献度。在关注成果内容之外,学术出版应特别注意出版规范问题。出版规范是出版行业的必然要求,遵循学术图书、学术专著等在内容处理上的要求以及成果形式上的规范,是出版单位的基本要求。本为自律之事,却时有不规范之出版物出现,如,基本不为学术图书做索引,或索引页码与实际页码错位;图示标注错误、计量单位不规范等问题。笔者曾发现一本学术图书某一数据少印了一个“0”,结果以“千”代“万”。偶在他书中发现数据不一致,进而深查方才醒悟,实乃错误。这一数据若多次引用,定会“以讹传讹”。但发现错误后也再难以产生对该书的信任感。这是一件十分悲哀的事。上述不规范及错误出现在其他出版物中尚且不妥,更何况以质量取胜的学术图书呢?如此之不严谨、不规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十分有害。不仅对作者、研究者,也对出版单位、责任编辑带来不利影响。学术出版必须遵守学术出版应有的法则。
学术活动与出版活动共同推动学术研究创新。前者是直接促进,后者为间接推动。二者因出发点、着眼点不同要求也不同。通常,研究者在撰写学术图书、专著论文、科研报告等过程中,着眼于学术前沿,聚集创新点,思想性、理论性、系统性俱佳,有充足的数据、史料或现实依据予以支撑,有精确的概念术语、章法修辞润色添彩,有前因后果的交待、清晰透彻的论述,遵循学术活动规律,符合学术活动特点。也正因如此,它才成為出版的对象,进入选题视野及学术内容编辑过程中。出版活动是对优秀文化的选择,学术出版活动是对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的选择,也是学术共享、承继研究活动、发挥成果作用的最佳途径。
高水平的学术活动与高质量的学术出版相得益彰。没有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学术出版将缺少重要的学术资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规范、严谨的学术出版要求也是对学术研究成果的要求,可以让学术研究者考虑问题更严谨、过程质量更完善、结果质量更有效。学术出版自身也应提高质量意识,从选题“查重”做起,严格“三审制”流程,严格“把关人”职责,建立完善的学术出版考核体系,绝不让“人情稿”“职称文章”混入学术出版的殿堂,将粗制滥造之作挡在出版之外。总之,学术出版与学术研究相互服务,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享共赢。
参考文献
[1]刘永红.学术著作出版相关概念研究综述[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4):206-212
[2]易图强,贺敏.学术出版的突围之路:专家眼光 平民表达[J].中国出版,2019(6):16-20
[3]肖超.英国大学出版社数字学术出版转型探析[J].出版科学,2019(1):99-105
[4]陈亮.学术出版策划活动管理:模式与实践[J].出版科学,2019(3):35-38
[5]徐红姣,姚长青,张均胜.美国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研究及启示[J].出版科学,2019(5):103-108
(收稿日期: 2019-09-02)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