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行业论文 > 路桥论文 >

    城市交通拥堵及科学治理分析

    2017-03-20 16:50 [路桥论文]  来源于:互联网    作者:互联网
    导读:摘要:指出了目前城市交通普遍存在很多问题,分析了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经验,提出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协调、智能交通建设的科学治理等方法,以减少城市道路上机动车辆上数量,使道路建设、公共资源布局与交通管理相协调,以及利用
      摘要:指出了目前城市交通普遍存在很多问题,分析了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经验,提出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协调、智能交通建设的科学治理等方法,以减少城市道路上机动车辆上数量,使道路建设、公共资源布局与交通管理相协调,以及利用科学技术智能控制交通等,以期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科学治理;智能交通 
      中图分类号:F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123-02 
      1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便利出行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对城市的快捷交通需求则更为明显。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其中汽车1.7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3.2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8亿人,2015年新注册登记的汽车达2385万辆,保有量净增1781万辆[1~5]。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刻不容缓。 
      2国内城市交通现状 
      2.1城市化带来的交通供需不平衡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地涌入城市,人口跨地区流动也随之越来越频繁,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增加,但交通的供给却赶不上需求的步伐,且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供需不平衡也可能会进一步拉大[6]。政府部门为了使城市交通供需尽可能地恢复到平衡,就不断地进行城市道路的修建、改建、扩建。但这只缓解了一时的拥堵,甚至形成了一种“拥堵-治理-缓解-拥堵-再治理”的恶性循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能让城市交通越治越拥堵。 
      2.2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 
      2.2.1城市资源分布与交通规划不协调 
      长期以来,每天早晚高峰时期,上班、办事、上学、就医等各种有交通需求的人不计其数,集中向中心城区叠加聚集,严重加剧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压力[7]。在城市中,有些商场、娱乐场所等本来人口流动量比较大的社会公共资源,却分布在交通负担相当大的交通要道十字路口旁,致使车辆、行人拥挤在一起。这不仅使城市更加拥堵,并会极大地影响到司机及行人的安全,高峰时期,经常会有交通事故的发生。 
      2.2.2路网结构与交通规划不协调 
      交通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路网络则是城市与交通的连接点。城市道路网络布局是一个城市的骨架,这会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的状况和城市的发展。但是目前的道路网规划,多半以上是在确立了城市的用地功能、布局的基础上才进行,而很少考虑道路网功能层次、道路布局与出行需求特征的适应性,对于交通需求与路网布局、等级、密度等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3,8]。 
      2.2.3停车位的严重不足 
      在城市规划中,停车位建设与布局尤为重要。一个城市的交通问题严重与否,与城市的停车位建设与布局是否合理也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困扰城市交警的一大难题便是城市道路两旁随处可见车辆随意乱停、乱放,而且屡禁不止。本来道路宽度有限,道路两旁再停放车辆,致使来往的车辆行驶不便,从而造成交通拥堵不堪。这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的停车位严重不足所造成的[9]。 
      2.3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与交通文化建设速度不同步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高速推进,机动车尤其是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10,11]。虽然机动车数量增长迅猛,但交通文化的建设速度却跟不上,如车辆乱停、随意变道、超速行驶、超车、酒驾、闯红灯等行为屡见不鲜。以上行为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不仅对出行的人们带来人身危险,而且会使整个道路堵塞。这些害人害己的做法得不偿失。 
      3城市交通拥堵的科学治理 
      3.1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根据国内外城市拥堵的治理经验来看,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如何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抓“发展”,发展的同时应体现它的“力度”与“优先性”;另一方面要抓“管理”,管理上要“严、公平、文明、科学”。 
      大力优先发展主要体现在:公共交通的专用道建设与优化公共交通系统的网络布局;确立公共交通系统路权优先;适当的延长公共交通的运营时间、降低公共交通的票价、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与舒适度;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布局应与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形成无缝衔接。 
      在发展的同时,管理应同时进行。一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发展得再好,如果管理上跟不上或不作为,这个城市的交通状况也是不容乐观的。城市道路管理尤为重要,一个城市的道路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宽越好,其关键是城市的管理者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化道路。如果能在管理上取得成功,城市的拥堵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 
      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的目的是:通过它的优越性,来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外出时选择公共交通,让更多的城市居民出行时摆脱对私家车的过度依赖,才能让城市道路的供需达到平衡,从而有效地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3.2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互协调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互的协调性主要体现在:城市资源分布与交通规划相协调;路网结构与交通规划相协调;停车位的数量、分布与交通规划相协调;加强交通文化的宣传与教育等。 
      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政府部门一定要让城市资源分布合理,而不是集中在市区与十字交通要道上,应适当合理的分布于城市各个城区内并适当的向郊区倾斜;路网结构分布与建设也应合理,转变“只重主干,忽视支干”的传统道路建设观念,让其相互协调发展;停车位修建,因根据该道路的交通量来合理科学的建设与分布,做到与交通规划相互协调。 
      加强交通文化宣传与教育的目的是驾驶员行驶时,应遵守交通规则,友好文明行驶、不随意乱停车辆、不随意变道、不超速行驶、不酒驾、不闯红灯、不超车等;行人应文明出行、互相礼让等。加强交通文化宣传与教育的手段是利用严格的管理与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来推动交通文化的宣传与提高。   3.3智能交通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尖端与前沿。完全可以合理科学地借助这些最新的科学技术来解�Q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如:利用电子监控来约束出行者的行为;利用智能模式,可根据人流、车流量来适时的调整信号灯时间的长短;利用智能技术,适时地发布整个交通路况信息,为出行者提供最佳的出行方式与出行路线等。 
      4结论 
      通过分析国内城市交通现状,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城市化带来的交通供需不平衡、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与交通文化建设速度不同步等问题,从而造成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且越治理越拥堵。 
      为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提出了三大科学治理方法:一是通过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来使城市的交通达到供需上的平衡;二是通过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互协调发展,来解决城市因资源分布过于集中、路网不合理等问题带来的交通拥堵;三是通过利用最新的智能技术来帮助城市缓解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1]徐万晖.关于城市交通拥堵和车位短缺问题的思考及对策分析[J].城市,2012(9):52~54. 
      [2]杨向前.民生视域下我国特大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12(1):92~96. 
      [3]石飞,王炜.城市路网结构分析[J].城市规划,2007(8):68~73. 
      [4]潘省橡.改善城市交通十议[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2(4):94~96 
      [5]杨浩雄,李金丹,张浩,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问题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8):2135~2143. 
      [6]郭继孚,刘莹,余柳.对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认识[J].城市交通,2011(2):8~14. 
      [7]何玉宏,谢逢春.制度、政策与观念: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1(9):209~215. 
      [8]黄艳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9]杨向前.民生视域下我国特大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12(1):92~96. 
      [10]邵源,宋家骅.大城市交通拥堵管理策略与方法:以深圳市为例[J].城市交通,2010(6):1~7. 
      [11]张娟娟.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及治理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 
      [12]宋正立.上海城市交通拥堵解决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5. 
      [13]李景峰.西安市城市交通拥堵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