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告别燃煤机组,北京成全国首个清洁发电城市
日前,华能北京热电厂一期燃煤机组停机,作为北京市唯一热网应急热源进入备用状态,退出运行。至此,北京本地发电彻底告别燃煤,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清洁发电的城市。
压减燃煤 外电保供
2013年9月,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北京市燃煤总量较2012年削减1300万吨,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下降到10%以下,优质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90%以上。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城区内仍有四座大型燃煤热电厂服役,分别是大唐高井热电厂、京能石景山热电厂、国华北京热电厂和华能北京热电厂,前三家已于2014年、2015年先后关停。这四家热电厂煤电装机容量共计273万千瓦,年耗煤量约920万吨,占北京市煤炭消费的40%,也占《行动计划》煤炭压减目标的70%以上。
按照《行动计划》要求,北京市要实现电力生产燃气化。替代四座燃煤热电厂的是四个燃气热电中心,根据燃气热电中心投运进程相继关停原有的煤电机组,最终实现对原有机组供热、供电能力的替代和扩展。据了解,四个燃气热电中心全部建成投产后,装机容量将达720万千瓦,供热面积1亿平方米。
据了解,华能北京热电厂停机后仍需按计划进行保养,以保证在城市热网需要时顺利启动运行。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后,每年可削减燃煤约17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91吨、氮氧化物285吨、粉尘110吨。
华能北京热电厂停机备用后,目前北京本地电厂共有27座,全部为清洁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为1126.8万千瓦。然而,单靠本地电源无法满足北京市用电需求,2016年8月12日,北京电网最大负荷达2076.8万千瓦,创历史新高。巨大的电力需求需要外受电力保障。
《行动计划》要求,在能源结构调整中,要加快外受电力通道、变电设施、高压环网建设,增强外调电供应保障能力。并明确到2017年,外调电比例达70%左右。2016年7月,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作为首条入京的特高压线路,通过北京东-顺义送电100万千瓦,预计到2018年,通过通州送电200万千瓦。2016年,国家电网主导开展汛期西南水电外送年度集中交易,在促进西南水电大范围消纳的同时,也首次实现“藏电进京”。今年2月底完成10号机组投产的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电厂,以送电进京为己任,年发电量约占北京地区用电需求的30%。
“无煤化”推广任重道远
用燃气代替燃煤,离不开天然气的稳定供应。《行动计划》明确,为了满足北京市2017年240亿立方米的用气需求,北京市发改委等部门应加强燃气供应保障,10个远郊新城全部接通管道天然气,形成多气源、多通道、多方向的供应格局,并积极争取国家天然气用气指标。
北京电厂的“无煤化”若能在更大范围推广,必将对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由于国内天然气输配管网不够发达、配套设施滞后、储气调峰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得天然气使用成本过高,以致许多地区想用天然气却用不起、用不上,受制于高昂发电成本,天然气发电运行灵活的优势也无法得到体现。
“广东不同燃机电厂的上网电价差别很大,低的每度电0.553元,高的可达到1.1元。”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广东燃机电厂气源多样,气价差别也较大,具体的电价制定也是“一厂一价”,定价机制急需完善。同时,两次天然气价改后,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燃气电厂用气成本提高,上网电价却没有相应调整到位,电厂发电成本难以分摊。在电力供需矛盾明显、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政府部门对燃气发电的补贴也难以充分落实。
“天然气发电是一种趋势,经济较发达地区会先开始做。”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统计显示,我国燃机发电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及海南三省燃气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燃气发电总装机的34%,江浙沪三省市约占32%,京津地区约占23%。《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新增气电投产5000万千瓦,天然气发电装机达1.1亿千瓦。根据政策,上述地区基本已不允许新建燃煤发电机组,燃气发电机组将成为这些地区未来新增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即将出台。上述业内人士称,在燃气价格上涨趋势下,我国虽然在建及规划的燃气发电项目数量不少,但要保证这些项目顺利运转,除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还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地方政府给予投资、财政给予补贴等多方支持。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