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北京市、卫计委先后表态:治霾,共同打好攻坚战
徐 骏作(新华社发)
1月7日晚,北京市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消息,北京市于当晚20时解除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持续一周多的雾霾终于消散,北京8日重现蓝天。
环保部和一些地方环保部门近期发布了2016年空气质量数据,结果显示,多数地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以京津冀为例,2016年全年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8%,与2013年相比下降三成左右。但入冬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已发生多次、大面积、长时间重污染天气。
监测数据和人们的感觉相差甚远,不免让人疑窦丛生:雾霾的元凶是什么?污染治理措施管不管用?何时能消除雾霾?
治霾“负重前行”
“我来北京以后,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看当天的空气质量指数。现在社会对雾霾关注度很高,大家有关切和焦虑、甚至有一些吐槽,我表示完全理解,感同身受。”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蔡奇7日在与媒体和市民代表座谈雾霾治理时这样说。
其实,不少市民代表表示,雾霾问题涉及化学、物理、大气科学、地理、医学等诸多领域,很多人难以全面了解,造成了雾霾谣言、传言较多,建议政府不能等到雾霾来了才科普,而应该把科普宣传常态化、进课堂,不断提高公众的认识,凝聚社会共识。
近期,环保部、北京市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从不同角度对雾霾问题作出解释,正式回应社会舆论中的诸多疑问。
“我们环境质量改善速度并不慢。说明我们大气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管用的。”6日晚间,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说,“但现在的问题是冬季空气污染改善的幅度非常小,甚至没有什么改善。”他表示,我国的环境质量改善是在“负重前行”。所谓“重”,就是要在高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改善,加快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但排放量后面是“偏重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非绿色的生活方式”。
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和燃煤、燃油集中排放是造成该区域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
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卫生部门将加强雾霾健康风险监测研究和防护产品标准制定,指导公众市场消费。
难以一蹴而就
面对久治不愈的雾霾,许多人心存疑惑。“总体上全国是在改进,但个别地区环境污染程度不降反升。我们正在评估,分析到底主要是极端气候天气的影响,还是治理不力造成的。”陈吉宁表示。
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说,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特别是冬季温度升高大于夏季,高纬度温度升高大于低纬度,高纬度的温度差异缩小,不利于冷空气南下,使得冷空气过程少,强度总体偏弱,也导致霾天气近几年多发重发。
除此之外,产业结构不合理、地方治理不力等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陈吉宁介绍,京津冀及周边6省市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7.2%,却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单位国土面积排放强度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此外,京津冀及周边还有大量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的化工产业。燃煤机组占全国27%,机动车保有量占全国28%,特别是重型车保有量接近30%。
“这么重的负担,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燃煤燃油集中排放、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是地区大量排放的原因,也是改善的难点。”他指出,大气治理必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人更要努力”
“尽管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实事求是说,冬季天气污染仍然很严重,群众感觉治理效果不明显,甚至加重。”蔡奇表示,这就要求政府必须下更大决心铁腕治霾。
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北京测试管理部徐伟参会前在网上征集了同事和网民的建议。他一口气提了17条建议,包括公布污染源、设置举报奖励、全民监测治雾霾等。“能不能借鉴河长制模式,把全市设置成若干网格,百姓的举报直接转到网格长,第一时间处理像垃圾焚烧、露天烧烤、秸秆燃烧这样的问题”。徐伟建议。
在微博上拥有430万粉丝的“@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博主孟令悦说,政府在宣传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蔡奇表示,2017年北京将出台一系列铁腕治霾举措。 针对污染企业夜间偷排,将使夜查工作常态化,借鉴中央环保督查形式对16个区开展环保督查,组建环保警察队伍,严厉打击环保领域违法犯罪……
有人说,北京治理雾霾是“人要努力、天要帮忙”,蔡奇加上一句,“天不帮忙,人更要努力”。
“我们不能因为一两次重污染天气就失去信心,既要打好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陈吉宁说。
(编辑:韩语) |
-
19日,记者从黑龙江省环保厅获悉,省环保厅发布黑龙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