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地下捞“落鱼”
“终于捞上来了!”3月12日晚8时,渤海钻探井下作业公司S06570队队长陆畅在微信圈里晒出刚从井里打捞上来的桥塞照片,立即引起了圈里的热议。这口井的关键工序被攻破,意味着离完井的胜利之日也就不远了。回想一个多月的坚守,陆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2月初,春节的鞭炮声还未停息,S06570队施工的泉46-88井进入到打捞桥塞阶段。这口井完井于上世纪90年代,施工设计中明确指出该井在2015年的施工中发现井内有落物,甲方给出的方案是采用钻磨桥塞打捞。
“反扣钻杆、动力水笼头,按照原设计用这些设备既耗时又费钱,不如采用传统打捞模式。”专家薛建国在详细了解该井的情况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2月7日,S06570队将D114mm铅模下到桥塞所在的999.2米处,取出铅模后技术人员根据印痕判断鱼顶形状,加工工具后进行了第一次打捞,没有成功。
“根据印痕初步判断井内落物可能是Y241桥塞。”凭着多年的现场经验,薛建国给出了定论。他和徒弟朱其亮对照工具简图,判断第一次的失利原因可能是鱼顶未完全进入卡瓦,他们提出去掉引鞋2公分的长度,再次尝试打捞,又失败了。
“师父,会不会是鱼顶与套管壁之间有落物呢?”朱其亮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说出自己的想法,薛建国刚才还紧皱的眉头突然松开了,眼睛亮了一下:“这个还真有可能。”他们从采油四厂借来了D116毫米侧壁强磁打捞筒,果然捞出了一块圆柱形铁块,在场的人无不欢欣鼓舞。尽管第四次打捞依旧失败,但是井内的情况已渐渐明朗。
时间转眼到了3月2日,距离第一次的打捞已经过去了20天,从井里取出铅模的印痕判断,桥塞由于年久失封给打捞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多名技术专家也密切关注这口井的动向,他们与厂家、采油厂多方联系,积极获取第一手技术资料,在采用限位式偏心打捞矛将落物全部成功捞取后,胜利的曙光已经慢慢显现。
3月12日一大早,由厂家特制的DL36KT/FX打捞筒顺利到井,陆畅赶紧组织员工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油管一根根地下入井里,下放、加压、旋转,随着指重表的悬重增长,大家的心都揪了起来,眼睛齐刷刷地盯着井口。晚上8时,在亮如白昼的探照灯的照射下,尘封近20年的桥塞终于重见天日。
34个日日夜夜、起下十趟近2万米的管柱,终于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了,井口处传来了人群的欢呼声。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