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迎“汛”而上
“池17井井口监测点距离9.8cm、2号撬装工艺区监测点距离13.8cm……”9月12日,重庆气矿忠县作业区每日更新的汛期监测数据显示,遭遇站场整体滑坡的池17井的4个监测点数据,与昨日对比无变化,目前已趋于平稳。
这样的汛期灾情,也是重庆气矿成立21年来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忠县作业区,所辖93个井站、511.71公里管线,因遍布受灾严重的忠县、石柱等渝东北、渝中部7个区县,受地理位置和今年特大汛期洪灾影响,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较往年多出数倍。
为安全度汛,早在4月初,作业区便成立自然灾害应急小组,专题部署防汛工作,在作业区范围内开展气井、管道专项排查整治,组织16名管道保护工和37名外聘巡线员,对6个中心站和93口井进行前期管线排查,完成48处边沟、管线周边局部垮塌等存在后续影响的自然灾害隐患点整改,提前部署防汛备汛工作。
随着川渝各地汛期集中爆发,石柱城区一片汪洋;忠县山洪冲进镇上导致30多辆车被淹没……持续暴雨各地灾情升级,地处受灾严重区域的场站、管线,险情告急“狼烟”四起,气象台发布的预警信息频现橙色,给作业区生产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5月初,作业区迅速组建由领导带队、以党员干部、技能骨干为主力的“防汛突击队”,针对地质敏感点、地灾隐患点等重要管段区域,采用地灾监测平台、远程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技术,和人工不间断巡查等方式,加密巡检频次,增强监测力度,对监测数据趋势曲线,进行实时判断、实时分析,打好防汛度汛“主动仗”。
今年汛期困难和挑战远超预判,汛情一触即发,一场持续硬仗在所难免。
防汛动员会上,作业区党委书记、经理阳梓杰提出:“急难险重关头,党员干部必须冲在最前面,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出发抢险,“熟门”不“熟路”、被困深山的危急险情频发,作业区领导班子带队兵分4路,奔赴滑坡、塌方、路断等受灾现场指挥抢险,贯穿了整个主汛期。
各类大小灾情隐患的初期勘察、抢险指挥、防治恢复等现场,班子成员必须率队指挥;汛情严重时期,周末值班领导至少2人留守指挥……
面对汛灾严峻形势,受领导班子表率影响,作业区党员干部纷纷请战,全力以赴抗汛抢险,上下合力把自然灾害损失影响降至最低,在高效处置汛期灾情的同时,也给员工群众吃下“定心丸”。
7月2日,位于灯塔村4组的龙吊线A段管线基墩发生1.3cm微小移位沉降。
这一现象引起作业区领导高度重视,现场勘察发现管线上方出现多出裂缝,有人提出基墩移位只是地质沉降的“冰山一角”。在随后的抢险工作中,发现该区域坡地多处裂缝,滑坡迹象明显,且有继续滑动趋势。
正在大家全力以赴开展灾情初期治理时,一场前所未有的站场整体滑坡挑战袭来。
7月初,位于丰都县灯塔乡万胜村七组、地理位置最偏远的池17井,地面出现一处裂纹。在开展前期应急处置期间,站内一处T接管线明显变形,地面露出一个比管径大的坑。
邀请专业人员现场踏勘,发现池17井井场内部设备区地面及当地乡村道路、耕地变形裂缝明显,站场首次出现历年来整体滑坡,并有逐渐加剧趋势。
为尽可能减少灾情影响和扩散,作业区马不停蹄组织30余人夯实裂缝、开挖排水沟等初期应急处置,减缓滑坡体的冲击力,避免雨水进一步侵入滑坡体底部。
气矿副矿长胡昌权率队到现场靠前指挥抢险当日,下山时遭遇前后“夹击”,平常通行的两条盘山公路都被滑坡阻断,待绕行下山准备午饭时,已是晚上7点。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作业区“防汛突击队”严重汛期抢险的常态。
通过对池17井站场整体滑坡的前期应急处置,场站及周边的滑坡趋势得以缓解,并制定滑坡地质勘查报告,为前期治理及后续滑坡防治工作给出可行性方案。
截至目前,该作业区已对26处自然灾害隐患进行应急处置,加大重点区域的巡检监测,加强周边百姓的宣贯激励,增进企地沟通联动,营造企地联动防洪防汛氛围。
本网通讯员:丁会 文静
(编辑:韩语) |
-
化产脱硫工段使用新型DSH高硫容抑盐催化剂,每年可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