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生态美 先锋引领勇担当
在新时代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与行动指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马钢矿业生态修复公司党总支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在推动企业发展、践行社会责任、守护生态文明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以党建赋能主业为核心,以党员先锋引领为目标,创新实施“想、能、会”工作法,全力促进党建工作与主营业务深度融合,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创新党建教育模式夯实思想根基
党总支积极探索并创新采用“看、听、思、悟”现场教学模式,将党的理论学习与生态保护实践有机结合,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党建教育体系。通过这一模式,党总支引导全体党员从书本走向实地,从课堂走进矿区,把党的理论学习融入生态保护的具体场景中。 在具体实践中,党总支将学习贯穿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日常工作之中,充分利用宝武微学院及上级媒体平台丰富资源,及时宣贯党的政策理论与最新精神,将传统受时空限制的教育模式转变为随时随地可学的“云端”教育模式,实现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的无缝对接。党员无论身处项目一线还是办公场所,均可便捷深入理解“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激发其担当作为的热情。通过系统化、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党总支实现了从单向部署到双向互动的转变,从分散主导向整体协同的转型,从局部突破到全局推进的升级。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增强了党员的理想信念,还使其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更加明确,对使命担当的认知更加深刻。同时,党总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将“党建+”融入生态保护前沿阵地,组织党员深入资源开发典型项目实地调研,观察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实际状况,并通过“三会一课”等形式普及生态知识与政策法规,进一步深化了党员对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辩证关系的理解。
聚焦生态修复主业提升业务效能
党总支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价值导向,将党建工作深度嵌入具体业务实践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重点项目攻坚克难。 在小南山铁矿安全隐患治理项目中,面对矿坑积水严重的问题,党总支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迅速组织党员骨干深入一线,科学制定抽排方案,协调各方资源,结合政府和上级公司的部署安排,立即启动小南山铁矿积水抽排工作。整个过程中,党总支严格遵循环保处理标准,确保达标排放,经过日夜奋战,确保积水抽排工作顺利推进,有效保障了高村三期建设的有序推进。在拐冲尾矿库消库项目中,面对工期紧、任务重、工程技术复杂的多重挑战,党总支第一时间在施工现场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通过开展“百日攻坚”“班子带头督战”等专项行动,细化工期目标,明确时间节点,发动党员在项目一线亮明身份、冲锋在前。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13余万吨尾矿回采任务,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为项目按时保质完成提供了坚实保障。
党建引领项目攻坚应对施工挑战
围绕“党建+安全”主题,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安全生产中的监督保障职能,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管理机制。每月定期召开支委会,深入分析研判安全形势,精心部署安全任务,对项目安全质量及隐患排查整改实施全过程监督。 党总支结合项目现场实际,党总支深入开展党员“两无”活动(即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岗位无隐患),要求每名党员不仅要在生产经营中发挥“排头兵”作用,更要在安全保障上成为“压舱石”。在项目建设一线,党员坚守关键岗位,冲锋在困难面前,引领突击攻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党旗添彩、给党徽增辉,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在酸水处理工艺优化方面,党总支通过技术革新与产线再造实现重大突破。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成功将酸水输送距离从600米大幅缩短至200米;同时将酸水泵扬程由68米降至15米,并取消中和液泵输送环节。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使酸水处理实现智能化操作、短流程节能及智慧化高效运行目标。同时,党总支注重挖掘和宣传党员先进事迹,树立典型标杆,将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名片打造成为矿区及周边地区的标志性成果,激发全体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为矿山开采和矿业开发提供了全过程生态修复解决方案。 以示范创建撬动党建矩阵,以榜样力量激发干事热情。生态修复公司党总支通过“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中,以理论学习为先手,以生态保护为主线,在提升组织聚合力、协同穿透力、队伍战斗力和服务凝聚力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精耕细作党建与业务“双促双融”各项工作要求,集中打好矿山生态修复业务仗和政治仗。 本网通讯员:黄克斌、卢德胜、王汉强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