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安全管理,标准护航生产无忧
在陕煤地质集团安全引领的强劲驱动下,陕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建设,组建了无人机班组和工程测量两个班组。采取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安全管理标准化为抓手,在矿山地质勘查领域交出了亮眼的安全与效率答卷,成为集团基层班组建设的标杆范例。
无人机班组:云端之上的气象破局者
在秦巴山区复杂的地质勘查作业中,无人机班组曾因局地微气候显著、天气预报滞后等问题,面临日均无效出勤率达37%、单架次有效作业时长不足65%的困境。班组从《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评定规范通用要求》的“作业前准备”、“作业过程控制”要素中汲取灵感,创新建立“卫星云图+风力风向图”实时分析体系。
每日班前会,班组通过研判卫星云图数据动态调整作业计划,飞行中由安全员实时监控气象变化,为无人机巡航与降落筑牢安全防线。这一革新使作业有效窗口期预测准确率从58%跃升至89%,单日无效出勤率降至9.7%,20km²作业周期从96±12小时压缩至68±4小时,突发气象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8分钟。
凭借安全管理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无人机班组在2023年通过集团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评审,2024年获评全国安全管理标准化一级班组,并斩获陕投集团“安全环保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其“鹰眼行动”风采展示视频在陕投集团班组风采展示中荣获二等奖,成为地质勘查领域“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的生动注脚。
工程测量班组:地表监测的智能转型先锋
传统人工测量模式曾让工程测量班组陷入“数据滞后、高风险作业、记录误差”的三重困境:零下20℃的露天作业环境导致冻伤风险很大,人工记录错误率高达15%,甚至因数据延迟险些陷入塌方险情。班组以“风险分级管控”、“设备设施管理”、“安全培训”为切入点,开启“技防+人防”协同革新。
通过引入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与自动化监测设备,加装防冻罩突破低温技术瓶颈,实现24小时实时数据传输;将人工观测频率从每月1次优化为“自动预警+季度复核”,高风险区布设无线传感器网络,电子台账覆盖率达100%;开展新设备操作专项培训与“老带新”机制,推动全员向数字化作业转型。
革新成效显著:监测效率提升60%,数据采集频率从每月1次跃升至每分钟1次;成功预警3次塌方风险,响应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10分钟;高危区域作业人次减少80%,员工冻伤率清零,数据准确率从85%提升至99%。班组以安全管理标准化为基石,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标准化建设:从“单一标杆”到“集群升级”
无人机班组与工程测量班组的创新实践,正是研究院公司深化“5831班组安全屋”模式的缩影。作为集团首个安全管理标准化一级班组,无人机班组通过“传帮带”、“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教学”等机制,向工程测量班组等基层团队输出先进经验。工程测量班组积极对标,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规范作业流程,掀起争创一级班组的热潮。
如今,研究院公司以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建设为引擎,推动基层安全管理水平整体跃升,在矿山地质勘查领域树立了“安全与效率并重、创新与传承共融”的典范。未来,公司将继续以科技赋能安全,以标准夯实根基,为矿山安全生产贡献更多“陕煤地质方案”。
本网通讯员:程婉莹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