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煤炭 > 安全生产 >

    燕子山矿:强化安全教育“润物无声”厚植企业安全“精神底色”

    2025-09-16 09:54 [安全生产]  来源于: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燕子山矿    作者:吕 存
    导读:进入作业面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袖口、裤脚要扎紧,这不仅是规定,更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责任一直以来,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燕子山矿综采一队班前会上,安全员李师傅结合近期典型案例,用通俗的语言为职工讲解安全注意事项,这样接地气的安全教育场景,在该矿已
            “进入作业面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袖口、裤脚要扎紧,这不仅是规定,更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责任……”一直以来,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燕子山矿综采一队班前会上,安全员李师傅结合近期典型案例,用通俗的语言为职工讲解安全注意事项,这样“接地气”的安全教育场景,在该矿已成为常态。近年来,该矿跳出“照本宣科”的传统安全教育模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安全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各环节,让安全意识深植职工心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精神底色”。
                 创新形式,让安全教育“活”起来
          “以往坐在会议室听安全课,很容易走神,现在通过视频设备体验‘违规操作’的后果,那种真实的冲击感,比听十句说教都管用。”刚体验完视频安全实训的掘进四队职工党鹏超说。为打破传统安全教育的“沉闷感”,该矿打造安全实训基地,引入视频模拟体验系统,还原顶板垮塌、机械伤害等常见事故场景,让职工在“沉浸式”体验中直观感受违规操作的危害,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同时,该矿还创新推出“安全微课堂”“井下安全故事会”等特色活动。利用职工工余时间,由经验丰富的老职工、安全员担任“讲师”,围绕井下作业中的安全细节、应急处置技巧等内容,结合自身经历讲故事、传经验;在井下候车室、交接班硐室等区域,设置“安全文化角”,张贴安全漫画、事故警示案例,让职工在等待、休息的间隙也能接受安全熏陶,让安全教育融入碎片化时间。
                  精准施策,让安全关怀“暖”起来
           “家里老人最近身体怎么样?工作上要是遇到难处理的安全问题,随时跟队里说。”在该矿机掘六队“一对一”安全帮扶座谈会上,队干部与职工面对面交流,不仅了解职工的工作难题,还关心其家庭生活状况。该矿深知,职工的思想情绪、生活状态直接影响安全生产,为此建立“职工安全档案”,针对新入职职工、转岗职工、情绪波动较大的职工开展精准帮扶。对于新入职职工,安排“师傅带徒弟”结对帮扶,从井下行走安全、设备操作规范等基础内容手把手教学,帮助其快速掌握安全技能;对于转岗职工,开展针对性安全培训,重点讲解新岗位的风险点、操作规程,确保其“懂安全、会安全”;对于因家庭变故、生活压力大导致情绪不稳定的职工,由该矿工会、党办介入,通过谈心谈话、困难帮扶等方式缓解其心理压力,避免职工带着情绪上岗,用“暖心关怀”筑牢安全防线。
                  融入日常,让安全习惯“养”起来
           “今天的安全检查,发现工作面转载机护罩未闭合,已现场督促整改,大家在作业中一定要注意设备防护装置的完好性。”在该矿每日安全生产例会上,安监部负责人通报当日安全检查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形成“检查—通报—整改—复查”的闭环管理。此外,该矿还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在职工上岗前,严格执行“岗前安全确认”制度,检查职工劳动防护用品佩戴情况、精神状态,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允许下井;在作业过程中,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要求职工在操作设备、进入危险区域前,通过“手指目标、口述确认”的方式强化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每月开展“安全标兵”“无三违班组”评选活动,对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积极参与安全管理的职工和班组进行表彰奖励,营造“比学赶超”的安全氛围,让遵守安全规程成为职工的自觉习惯。
           如今,在燕子山矿,“安全第一”不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职工工作生活的行动自觉。通过“润物无声”的安全教育,该矿不仅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更让安全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底色”,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本网通讯员:吕 存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