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火电区域性产能过剩风险加剧
■本报记者 范思立
我国已经步入经济新常态和能源结构转型的新时代,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能源系统优化迫在眉睫,推动电力的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煤电清洁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应归咎于传统火电行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在7月27日由华能集团和西门子股份公司联合举办的“2016能源绿色发展论坛”上如是表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火电机组脱硫装机比重接近100%、脱硝装机比重超过90%;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单位千瓦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83%、85%和82%。
据统计,2015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5.3亿千瓦,比重为35%;发电量1.56万亿千瓦时,比重为27.8%。来自环保部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有近1亿千瓦的煤电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技术改造。
资源禀赋决定了中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仍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因此加快提升存量煤电机组清洁化高效化水平,可以在整体上极大地降低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对此,中国华能集团总经理曹培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2015年,华能集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绩效比2010年分别下降71%、83%和69%;供电煤耗比2010年降低16.9克/千瓦时,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到2020年,燃煤机组供电煤耗降至298.5克/千瓦时以下,10420万千瓦煤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占煤电总装机的94%,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飒认为,应该提升整个能源系统的效率,而灵活性和数字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火电过剩之虞
王志轩向记者表示,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持续下降,而火电投资依然保持较大规模,区域性产能过剩的风险加剧。
根据统计,国内火电利用小时2015年降至4329小时,为1969年以来的年度最低值;今年上半年同比再下降194小时。然而,2014、2015年火电投资增速均超过10%;今年国家出台了促进煤电有序发展的系列政策,前5个月火电所占电源投资比重仍达到30.3%。
火电一方面仍保持较大投资规模,另一方面却出现发电量持续下降的现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2.1%,其中水电、核电和并网风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5.3%、25.6%和24.4%,而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2.9%,持续负增长。
与此同时,发电企业经营形势严峻,煤电企业效益面临较大下滑压力。根据监测,今年1—5月,国内五大发电集团煤电利润同比下降46.2%。王志轩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有:煤电上网电价接连下降,2014年以来连续3次下调上网电价;各地不断推进的用户直接交易进一步压低煤电上网电价。
那么,火电行业应该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王志轩提出,要审慎、高效、清洁发展火电,要严控火电新开工规模。他说,严控火电建设进度、优化火电建设时序;大力推行洁净煤发电技术;西部和北部地区主要布局建设大容量、空冷、超临界燃煤机组,东中部受端地区适量布局建设负荷支撑的大容量超临界燃煤机组;按国家环保标准和要求,科学安排现有燃煤机组节能减排改造。
加快电能替代水平
王志轩认为,电能替代将是提升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核心举措。他表示,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总量中比例是大势所趋;加快推进替代直燃煤(居民生活散烧、工业锅炉、工业煤窑炉等)用于发电,能够显著减少污染排放;加快以电代油步伐,发展电动汽车和电气化轨道交通减少石油使用和减少排放,改善排放布局、降低对外依存度。
对于电能替代,曹培玺也持相同观点:“把更多的煤转化成电,加快实施终端电能替代,进一步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曹培玺还建议,推动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的有效落实,确保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收购、财政补贴及时足额到位;进一步增强清洁能源行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高度关注电力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完善政策支持,加强规划引导,搭建交流平台,共享研发成果,实现互利共赢。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