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羽:游琅琊古镇有感
|
在临沂的琅琊古镇,信义桥如一枚镌刻着道义的印章,盖在流水潺潺的时光卷轴上。青砖黛瓦的古镇里,它是最温润的笔触,把齐鲁的风骨与江南的灵秀,揉进一桥烟雨、两岸风华里。
“信义”二字,在石桥的额上熠熠生辉。桥身是青灰色的石,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每一道纹理都藏着古镇的故事。飞檐翘角的桥亭,似一只栖息的凤,在烟雨里笼着一层朦胧的纱,檐角的铁马风过叮当,是古人在耳边轻诉信义的重量——那是齐鲁大地刻进骨子里的坚守,是商贾往来时的一诺千金,是邻里相处的坦诚相待。桥栏上那抹橙红的救生圈,是现代给古韵的一个温柔拥抱,提醒着这千年古桥,仍在守护着现世的烟火。
桥下流水悠悠,把桥的倒影、柳的垂丝都搅碎在涟漪里。垂柳如绿瀑,从桥畔倾泻而下,枝条拂过水面,惊起一圈圈涟漪,又很快归为平静,像极了古镇人藏在心底的柔情。两岸的屋舍,是典型的北方院落却又带着江南的婉约,灰砖与暖黄的墙相映成趣,黛瓦下的雕花窗棂,在烟雨里晕出淡淡的轮廓,恍惚间,似有身着长衫的文人从巷陌深处走来,在桥边驻足,留下一段关于信义的诗行。
走在桥边的青石板路上,脚步声在巷子里回荡,和着流水的呜咽,成了一曲古朴的琴调。偶尔有风吹过,柳丝轻拂桥栏,带起一阵烟雨的微凉,让人心头的浮躁瞬间沉淀。这桥的静,是穿越了千年的喧嚣后的从容,它见过古镇的繁华,也听过战火的轰鸣,如今在琅琊的烟雨里,守着一方水土的道义与温情。
当暮色漫过古镇的檐角,信义桥的影子在水里被拉得很长。桥亭的灯火次第亮起,与岸边的灯笼连成一片,把流水染成了暖黄的绸。此时的信义桥,是古镇的眼,望着过往的行人,也望着齐鲁大地上,那传承了千秋的信义之光,在临沂的土地上,熠熠生辉。(赵羽)
(编辑:东北亚) |

黄静:最难忘的月亮
大唐葫芦岛热力公司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