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故乡
我的家乡坐落在黄河边上,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陕北人,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梁横卧我们村中,把我们村子给分成了南北走向的两条沟。两条沟在相对应的位置上,各有一个泉眼,会流出一股清泉,这两股泉水就是我们的饮用水,为此我们家乡还有一段顺口溜——“袁家沟,沟对沟,两条小溪当沟流,四百人口住两头”。我虽然离家多年,但我时不时的还能哼出来,可能这段顺口溜早和那股泉水一起流入到了我的生命里。 因为小溪一年四季都不枯竭,所以被村民称为“常流水”。所谓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袁家沟人杰地灵,1936年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还在我们那里住了16个昼夜,那首雄视千古、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就是毛主席在侦察东征地形时,触景生情,回到袁家沟土窑洞后一气呵成写出的。 我们那原先盛产大枣,大枣也是远销各个地方,它给我们那的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可以说我们那以前的经济来源几乎是那一座座的枣山。秋天一到,红彤彤的大枣挂满枝头远远看上去像一串串红色的玛瑙在小绿叶间,摘一个送到嘴里是那样的香甜。小的时候每到收枣时节,大人小孩儿们便会齐上阵。那时候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快乐,欢乐的场景就是现在想想仍旧历历在目。大人们摘高处,我们小孩子个小就紧着低处去摘,两个人为一组,一人撑着袋子,一人去枣树上摘红枣,可是现在像这样的氛围再也见不到了! 我很怀念那个时候,那个时候家乡的山是那么美,水是那么清,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有一起欢乐玩耍的小伙伴,即使吵架了没一会儿就能和好,还有每到中午父母站在家门口不远处大声喊我们回家吃饭的声音萦绕在山谷间。 这次我回去发现没有人营务大枣了,村子里人也变的少了,几乎就那么三三两两的人在街道上转悠,并且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现在大家为了生存,有体力的都纷纷出去打工去了,人也没有以前的多了,家里的院落也渐渐地没有了人气,变的空空荡荡了起来。曾经种满枣树的山,现在也是漫山遍野的长满了杂草,当我看到曾经那么红火的地方,如今变的如此荒凉,我的内心一阵酸楚。每当听到老人们谈及村中往事,离乡多年的我内心总是五味杂陈。这里每个角落都曾留下过我的身影,曾经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也时不时的出现在我的眼前,每每想起这些,泪水总是不自觉间模糊了我的双眼。 故乡是每个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淡忘掉的地方。故乡啊,我永远眷恋着您! 本网通讯员:白联东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