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佳文赏析 >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

    2020-07-28 08:56 [佳文赏析]  来源于:南露天煤矿    作者:李金亮
    导读:昨天7月26日昰周日在家休息,送别从库伦骑行途经霍林郭勒的退休好友包德臣老兄,回到家又观看了学习强国平台当日推送的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影片讲述了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党政领导人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的故事。片中穿插了周总理在延安的一
           昨天7月26日昰周日在家休息,送别从库伦骑行途经霍林郭勒的退休好友包德臣老兄,回到家又观看了学习强国平台当日推送的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影片讲述了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党政领导人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的故事。片中穿插了周总理在延安的一段段难忘经历,带领观众重温了党的奋斗历程,其中几个场景令我感触很深,泪流不止。

      第一个场景:回到延安,总理要在招待所自费款待几位老乡。一个叫老郝的老乡,在吃过一碗小米饭后,明明没有吃饱,却装出吃饱的样子。总理问他:“你怎么不去添饭?”他怕总理知道老百姓成天吃不饱会担心,便说:“吃饱了!吃饱了!”总理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饭后,总理叫招待所给每位老乡都带回家一碗小米饭。老郝手捧着那碗小米饭蹲在招待所的门口,久久不肯离开。总理临行前,他把家里的救急粮悄悄拿出来,送到总理手中,说:“总理,你不是爱吃这里的小米饭吗?把这拿上吧!”总理再三推却,拗不过他,接过那个满是补丁的口袋时,眼中噙着热泪。

      第二个场景:总理因长期劳累,血尿加重,但在返程的前一晚仍坚持要再看一眼故地。凌晨2点多钟,总理见到了从四面八方前来等天亮为他送行的老乡。他们中有父辈帮总理渡过黄河的,有受过总理的帮助在炮火中追回过牛的……唢呐声响起,仿佛红军与百姓生死与共的场景历历在目,军民奋战的日日夜夜再次浮现在眼前……总理看到了这一幕,再次难掩心中的激动。

      第三个场景:总理临行前,让工作人员清点百姓赠送的土特产,包括小米5斤、红枣5斤、洋芋6斤、南瓜4个,统统给老乡付了报酬。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总理那双满是补丁的袜子和快要洗烂了的衬衣。其实,总理早就定下“十条家规”,不占百姓一分一毫便宜。
      总理离开延安前,特地把省委、地委的干部请过来,得到了地方干部让延安“三年变个样,五年粮食翻一番”的承诺,并安排了农业专家来支持地方发展后,才放心地离开。
      1973年6月,总理专机在延安上空盘旋了好几圈才飞离。
      1972年5月,周恩来被确诊为癌症。1973年他拖着病体回延安的时候,亲眼看到延安百姓的贫苦。身为当时党中央主持工作的领导人、国务院总理,他担负着七八亿人衣食住行和维系整个国家正常运转的重任,还要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下,保持国家独立自主。1972年到1974年,他强拖病体,撑过了至关重要的两年。

      记得周恩来的警卫高振普在《陪伴病中周恩来的日日夜夜》中详细记录了总理自1974年6月1日住进医院到离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在医院的587天里,总理共进行了13次手术,但他依旧坚持工作,共会见外宾65次,开会40次,约人谈话254人次,即使在病榻上,总理也常常工作到深夜。

      周总理有一张照片,是他坐在沙发上,侧脸凝思,脸上写满了忧思,我有时会想:这样了不起的伟人,拥有才华、学识、胆魄、智慧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无论干什么都能成功,但他选择了最清苦、最劳累,但也最崇高的路,就是以身许国。自他确定了人生航向那刻起,便无怨无悔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周总理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品格一直为后世所景仰。这次观影,让我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我收获了更多的前进动力,也让我感悟到,不论历史走多远,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一定要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谱新篇!
           本网通讯员:李金亮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