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写作杂文 >

    【随堂笔记】读杜红军《磨针记》

    2018-06-05 10:57 [写作杂文]  来源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作者:杜红军、单良、武映梅
    导读:《磨针记》 大唐城城项目筹建处 杜红军 拆迁的风声一阵紧过一阵,我们家数百年的老屋咋看都朝不保夕了,全家人都憋着一种情绪。但,真的无奈,面对着各种小道消息,我的心脏,就像是一叶扁舟,在似喜似忧的迷乱的风中无端的飘
      
    《磨针记》
     
    大唐城城项目筹建处 杜红军
     
      拆迁的风声一阵紧过一阵,我们家数百年的老屋咋看都朝不保夕了,全家人都憋着一种情绪。但,真的无奈,面对着各种小道消息,我的心脏,就像是一叶扁舟,在似喜似忧的迷乱的风中无端的飘摇。
     
      母亲的眼神满是忧郁,那些个街邻关于拆老屋发补偿金的兴奋的唾沫星子丝毫没让她有所纷扰,她只忧郁地望着我,一句话也没有。这样憋着憋着,就出现了麻烦,母亲一咬菜根,就说牙齿全掉了。我吓了一跳。难道母亲愈来愈老化的血管,连一日三餐需要的咀嚼也维持不了?赶紧搜罗各种关系,找了个可靠的牙医朋友详详细细地检查一遍,把该修补的地方全部修补,牙医朋友直起腰说没问题了。扶着满心宽慰的母亲回家,恰到饭点,“新牙”一试,似乎有所改观。但这喜悦未持续几天,母亲又唠唠叨叨说牙齿全掉了。赶紧又找牙医朋友兴师问罪,牙医朋友反反复复检查几番,只差对天发誓,说真没问题,要不就是上火了还是咋的。这样的烦扰反复出现,我只差怀疑母亲的意识是不是有了幻觉,但怎么解决,真就成了一个结,不大不小,梗在我心中。
     
      早就做好应对那些人生必须面对的麻烦,母亲的衰老,仍然让我措不及防,而我仍无法弄清始作俑者到底是老屋的事情还是母亲的牙?母亲再一叨叨,我竟然有种无名的火,烧灼着各处神经。牙齿问题解决不了,先整理整理老屋,在老屋被屠杀之前,这也许是我能让母亲卸去一些重负的唯一途径。
     
      老屋不算远,以前总是风风光光把自己的车子开进巷子,这次却陡生一种顾虑,索性骑着破旧的单车,摇摇晃晃地骑进曲曲绕绕的巷子中。老屋真是老了,锁是几十年前的锁,锈迹斑斑,虽然费了老半天,幸好还能打开,否则,我真的无法再回一次老屋。推开一道道重重的石板门,狼藉一片,我抄起扫帚,抡起簸箕,在飞飞扬扬的尘灰中,终于清理好了每一处旮旯。旧物什一个个清理出来,竟然有很多依旧能使,农具,纺机,大大小小的罐子,油腻斑驳锅碗瓢盆,看不清油漆的器物盒子,几乎要拎不起来的笸篮……,在一处结满蛛网的佛龛,竟然还有几枚幽幽透亮的梭子,一下子让人想起母亲多年前飞梭织布的灵巧身影。
     
      还有一个暗红色的小盒子,漫不经心的奓开手指捡起来,拂去尘灰,半天也没琢磨透,摩挲许久竟然能旋转,我一下子被什么蜇了一样,满心的刺痛。
     
      这是一个小小的缝衣针盒,大概能放置十多枚缝衣针,数十年前,这是母亲能向街邻炫耀的新潮物什。这该是父亲从省城回来时候买的。那些个年头,父亲每每过年回家,总能买几件母亲喜滋滋的东西,洋碱盒子,塑料鞋刷,的确良手帕,还有这种缝衣针盒,这是我们村子当时没法买到的。母亲很喜欢这些东西,拿起来使很顺手,也有种在邻居前炫耀的快乐。可这些可爱的东西,却往往捂热不了几天,邻居们看到就死缠烂磨,母亲架不住只好忍痛割爱。后来,父亲有了心理准备,母亲喜欢的就多买一些,可着大大小小的旅行包塞满,一回到家,汗没擦干,这些东西还是会被邻居一抢而空。母亲又是叫苦不叠,幸好父亲会留一手,等邻居四散回家,再偷偷拿出专门给母亲留的几件珍品。这个小小的缝衣针盒,该是哪次父亲给母亲留下来的“私货”吧。
     
      可这空空的缝衣针盒,却让我心如针刺,这会不会就是那一年,我脑洞大开的记忆?
     
      那一年,我懒懒散散的学习成绩本无可圈可点,记得那些作业本留下的红色符号,马叉总比对勾要多点分量。最恼人的是,老师往往还在后边缀几句话:字迹潦草,作业慌张,心无二用等等字眼。当然老师的话往往也让有我知耻而后勇的时候,比如学了凿壁偷光,我还真就拿着借来的连环画在邻居的墙缝内看能不能饱览一番;学了头悬梁锥刺股,我常常用指甲尖解决过打盹的问题;学了陈毅吃墨的故事,我特意尝过墨水的味道。后来学了铁杵磨针的故事,我琢磨着磨针到底是嘛一种让人脱胎换骨的效果。
     
      那个下午,寒风刺骨,我们三个死党从家里偷来了大大小小的针,就在老屋门前的磨刀石上,过了一把励志瘾。结果很让人灰心丧志,大针小针都磨不出效果,天快黑时候,都收拾好各自的针回家吃饭,这件事如风掠过,了无痕迹。
     
      寒风吹得最肆虐的时候,也该是孩子们惦记过年的日子,这时候的家家户户,开始得紧紧张张筹备为期不远的年。那时候的过年,在大人们来说是过难,家家户户要织布纺线不说,光是缝衣纳鞋就是一种煎熬。大小七八口人,母亲得为每个人纳一身衣服一双鞋,没有这些,谁家的年就过得毫无脸面。在这段日子,母亲背着月亮下工回家再围着锅台做好饭洗完碗喂完猪烧好炕,才能安安稳稳地依在炕头开始飞针走线。这些个活计,不需要多少光亮,母亲就着我们写作业的煤油灯余光,就能顺顺当当的完成。母亲一手拿鞋底一手捏着针,狠劲地从一侧扎下去,套着戒指一样的顶针,狠劲一顶,针屁股全然没入,针头从鞋底的另一侧完全显露出来,两三个指头一捏,狠劲一提拉,长长的线绳吱地一声拽出,在空中绕起一道弧线,像是蚊子欢唱。偶尔,母亲竟然把针尖在头发中飞速划拉一下,头皮毫无损伤,针却又飞速插入鞋底中。一夜一夜,母亲在这种单调的煎熬中,一直浮出满脸的喜悦,我至今疑虑,那种艰辛,为何在母亲却是一种消受?
     
      可那个夜晚,母亲捏起针时候,莫名地嘀咕了什么,依旧在我们晃来晃去的头后,就着灯光,继续着她的消受。母亲明显降低了速度,因为速度放缓,母亲拽绳子的力度也不得不加大,不停地要吹吹手指。那种不适,让我由初始的尴尬变成折磨。我的背在母亲身后,我的背变成了母亲手中的鞋底,母亲每一次的努力,都让我的背穿刺一次。
     
      我忍不住偷偷扭过头,母亲的气力似乎消耗殆尽,她不得不在针穿过鞋底后,用牙齿嵌住针头。就在我刚刚扭过头去忍着某种屈辱费劲地辨识书本上的一个个模糊的字时,嘎嘣一声,母亲竟然咬断了一根针。断成两截的针,一半在鞋底上,一半在母亲的牙齿中,血迹微微一点,却清晰可见,母亲只是轻声懊恼,这针怎么这么钝?遂又从笸篮中找出一把铁钳,拔出鞋底中的半根针,重新换了一枚,纫上线,母亲不能停歇。
     
      我至今犹怕背后的目光,母亲似乎常常在刺我,让我形成了一种脆弱的东西。拿着这个老屋中翻检出来的缝衣针盒,我终于找到了症结。我交给母亲,母亲辨认半天,说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告诉母亲,这肯定就是那个针盒,我磨过这盒子中的一枚枚针,可没敢告诉你,你牙不好,该不是我的罪过吧。母亲想了很久很久,认认真真地说,不对不对,我前几天牙还好好的,还啃过你买的棒骨,根本没有问题,估计,还是上火引起的。
     
      我忍不住背过了身……
     
      母亲还在我的身后唠叨我说,你怎么会胡乱乱扯上针的事,明明是上火。我捂住双眼,摁着那无法遏拟的酸楚,母亲怎么连昨天天的事情都忘了?这该诅咒的岁月,像一枚枚断了的钢针,嵌在母亲脑部的一道道血管中,让母亲无法顺利拔出。
     
      岁月哪!你难道还要让我的背久久地刺痛着?
     
      随堂笔记:读《磨针计》——中国式的爱
     
      昨天和今天,两次拜读了杜老师的【磨针计】,被其中中国式的爱所深深感动。
     
      母子的念旧爱。面对数百年的老屋有可能会被拆迁,母子都未因能获得拆迁费而兴奋,反而是深深的舍不得;因为老屋,是曾经的家和经历,有珍贵的幸福和回忆。
     
      与邻居间的友善爱。母亲总能忍痛割爱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给邻居们,父亲也会可着大大小小的旅行包塞满多带,供邻居们分享。
     
      夫妻间的秘密爱。母亲在邻居前炫耀的快乐,我觉得其实是一种对于丈夫送给自己心爱礼物的开心与满足;父亲每每过年回家,总会买几件母亲喜欢的礼物,后来尽可能多买一些,再后来还偷偷留“私货”,都是为了让母亲高兴。
     
      儿子对母亲的孝爱。心疼母亲牙痛,想方设法带她治疗身体,不能完全治好自己更上火;能懂得母亲的忧郁,并不辞麻烦地去整理老屋,以安慰母亲的心灵;面对牙痛并还要经历变老病痛的母亲,满是悔恨与疼惜。
     
      平凡女性的可爱。母亲是平凡的家庭妇女,可她却用自己的善良、勤劳、无私织就了可爱。乐于分享善良的她自然会得到邻居们的喜爱。为了让全家过个开心年,背着月亮下工回家再围着锅台做好饭洗完碗喂完猪烧好炕后,还要一夜一夜纳鞋底,并一直满脸喜悦把艰辛的日子过成享受,这样勤劳与无私的她,又怎能不得到家里上下的一致尊敬与爱戴。关于牙痛的病因,当儿子自责的时候,她却把问题揽在自己身上,且她忘记很多事情却清楚记得儿子给她买了好吃的,这样的母亲又怎能不得到儿子的尊敬与爱戴。而这样极其平凡却又无限可爱的女性,又有哪位读者不会尊敬和爱戴。
     
      关于文章结构,从老屋到母亲牙痛,再到老屋磨针,最后回到母亲牙痛,设计巧妙。关于素材选取,邻里间、夫妻间、家庭间、母子间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全面的、鲜活的可敬、可爱的女性形象,更感受到了种种爱。关于文章用字,无一处直白的爱的表述,却整篇都充满了爱。(广西桂冠大化水力发电总厂 高雪静)
     
     随堂笔记:读《磨针记》有感
     
      杜老师的《磨针记》,细细的读了两遍。第一遍,惊叹于杜老师对细节的描写,对情感的把握。无论是老屋旧什的描述,还是母亲熬夜飞针的画面,让人眼前一下子浮现出那个年代质朴的生活画卷。特别是飞针走线的画面,太过于真实,不是亲身体会,异常熟悉,是无法描写出这么细腻的场景。母亲油灯下为家人做新衣,看似平常,却是在劳动了一天之后的“享受”,让年幼的孩子不解。成为母亲后,我能够体会到这种“享受”,这是一种难以描述的情感,是心甘情愿的去做这件事情,一针一线皆是对家人的深情。
     
      在情感方面,感动于杜老师所选取的点。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农村物资尚且匮乏,我能清楚的记得太姥姥和姥姥每次都会把梳头过后卡在篦子缝隙的头发小心翼翼的取下,团成一小团儿,塞到石头墙缝隙,积攒着,等待货郎的出现,去换一裹针。也能记得邻居家小媳妇二大娘等来家里借针的场面。针线,在过去,对一个母亲、一家女主人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不得不说杜老师写母亲的深情,所选的点,是多么巧妙和自然。
     
      第二遍,纠结于为什么要这样写。文章题目是《磨针记》,但磨针的画面短之又短,通篇是以回忆母亲及母亲缝衣服为主,为什么还要用“磨针”作为题目呢?思考了很久,自己给自己一个答案,作者见母亲牙痛而做出了所有的努力,效果甚微,只能从心理上去寻找答案,去寻找最根本的原因。母亲的牙疼始于老屋要被拆,所以去了老屋那里,想找些旧屋安抚母亲,却由一个旧的针盒想起了一次小时候磨针的尝试。母亲的牙疼不知原因,但母亲的牙曾经因自己的“顽劣行迹”所受伤,所以在心理上,作者将母亲牙疼的原因归结于此,所以,“磨针”是始作俑者,是让母亲牙疼的罪魁祸首。“磨针”这件事,也变成了作者所背负的“钢针”,在母亲逐渐衰老的岁月,这根“针”,也时时刺痛着作者的神经。其实看到最后,我并不能清晰的了解,母亲究竟是因为上火而牙疼,还是因为作者小时候一次无心的“捣蛋”而给牙齿留下隐患。但能够清楚的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和母亲对儿子的爱护之意。
     
      通过杜老师这篇文章,让人感受到细节的感染力,也学习到伏笔的魅力。之前写东西,总要想方设法在这篇文字赋予一个“思想”,总是想方设法选一些看似“高大上”的点,其实现在想想,生活中处处有真情,特别是写亲情亲人,一定要从细节入手,让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而不是用文字的描述,那样太苍白了。
     
      最后,感谢杜老师分享了如此好的文章,读来如沐春晖,让人回味无穷。(大唐山东电力检修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单良)
     
    随堂笔记:读《磨针记》——母亲是一种岁月
     
      在周日返回公司的班车上,我又反复多次读了杜老师的《磨针记》,在一遍遍的阅读中,一个饱经沧桑和岁月洗礼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文章流淌的情感以多种形式呈现,默默地凝结在文字中,经过慢慢咀嚼品味,味道逐渐从舌尖渗入,一直进到心灵的深处。
     
      文章先从老屋的拆迁写起。对于母亲来说,老屋是一种岁月的记忆,她的青春和喜怒哀乐都盛装在这里。拆迁老屋意味着毫不留情斩断母亲的念想和寄托,因此,拆迁老屋的补偿金并没有让母亲兴奋,反而令她充满了忧郁。内心的不舍和焦虑使得母亲犯了牙病,各种不适纷至沓来。母亲反复的牙病自然引起了儿子的不安,知母莫若子,老屋也许是母亲的病根儿。
     
      接下来,作者通过整理老屋唤起了儿时的记忆。锈蚀斑斑的老锁、满地狼藉的旧物,一个个看似琐碎的画面,经过儿子的收拾和拼接,把母亲那个烙在心底的时代展现出来。老屋既是时代的见证,也是母亲的历史。“旧物什一个个清理出来,竟然有很多依旧能使,农具,纺机,大大小小的罐子,油腻斑驳锅碗瓢盆,看不清油漆的器物盒子,几乎要拎不起来的笸篮……,在一处结满蛛网的佛龛,竟然还有几枚幽幽透亮的梭子,一下子让人想起母亲多年前飞梭织布的灵巧身影。”通过老屋的旧物,我看到了一个勤劳、忙碌的母亲。
     
      一个小小的缝衣针盒,是作者描述的重点。细细小小的针,引出了作者磨针的故事。在这一段,作者用看似和主题不相关的段落描述了缝衣针盒的来历,其实在铺垫母亲的善良和宽容,与邻居友好相处种种过往。由于作者儿时的淘气,磨针给母亲繁重的劳作添了麻烦和阻碍,针断了。母亲为全家大小七八口人做衣纳鞋,靠的就是这些针。因此,恶作剧让作者的童年背负了不安和愧疚。当成年的他将母亲的牙疼归罪于自己儿时的行径时,母亲却云淡风轻地一扫而过,并没有计较和责怪,反而一再强调是自己的原因,上火了。
     
      这就是母亲,一个朴实、勤劳、为儿为女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母亲。与其说作者写的《磨针记》,还不如说记录的就是母亲的故事。“一夜一夜,母亲在这种单调的煎熬中,一直浮出满脸的喜悦,我至今疑虑,那种艰辛,为何在母亲却是一种消受?”全文于润物细无声中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爱,对家庭、对儿女、对生活的爱,母亲不能停歇。
     
      杜老师的文字很丰富,每一句都令人回味,就像听一首老歌,饮一杯陈酒,文章结构铺排合理,娓娓道来,衔接自然,天然去雕饰。读杜老师的每篇文章,大都有这种感受。当然,《磨针记》里暗藏的的地理文化,我就不进行挖掘了。我读《磨针记》,主要读出来的是母亲的情怀和母子的深情,这种情感打动了我,引起了我的共鸣。忽然想起一句话:母亲是一种永远值得洒泪的感怀的岁月,是一篇总也读不完的美好故事。(重庆大唐国际武隆水电公司 武映梅)
     
    随堂笔记:《磨针记》回味之一二三
     
      遇到喜欢的文章,我就会读两遍。杜红军老师的磨针记就是这样。
     
      最打动我的是文章中的细节。尤其是母亲纳鞋底那段。动作和神态就如同我亲眼所见,像自己母亲纳鞋底的镜头回放,真实又令人感动。“偶尔,母亲竟然把针尖在头发中飞速划拉一下,头皮毫无损伤,针却又飞速插入鞋底中。”太传神了。我也曾写过母亲在灯下缝衣服的片段,动作没这么细致,也就没有太多感动。这就是差距。
     
      结尾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在我心里,也被针浅浅地扎了下。感动母亲为儿女所做的一切,感动母子之情,感动岁月带给我们太多的回忆。读完,我也狠狠地诅咒一下岁月的无情,像一枚枚断了的钢针,嵌在我们父辈脑部的一道道血管中,无法顺利拔出。
     
      读完磨针记最让我想弄清楚的是文章的结构。磨针记,一明一暗两天条主线,把老房子拆迁,母亲牙疼看似毫无关联的几件事情巧妙的用亲情这条线穿起来。不仅如此,还巧妙的串入了文化元素,老房子,笸篮,梭子,铁锁,纺车,针线盒等,都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物件,有的是陕北地区特有的。这些使得文章有了历史厚重感。
     
      一篇文章,有语言的魅力,有清晰的主线,有感人的细节,还有地域文化元素,还有令人回味的结尾。我应该好好地学习和模仿。(大唐国际下花园发电厂 李海平)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