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充满诗意
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令人始料未及,几乎一夜之间,就引领起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热”,这档节目也在当前荧屏充斥选秀热、玄幻戏的情况下,被网友称为“一股清流”,传递出一个令人欣喜的信号:知识同样可以时髦,诗词也很帅气。其实,如同古人用“飞花令”饮酒助兴,历史上的诗词,正因为民间娱乐而属于大众,因为属于大众而生机勃勃,不断发展、创新。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引起共鸣,就在于打动了中国人内心最敏感、最柔软的地方。它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熟记于心的经典文字,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人们需要精神上的东西,而诗和其他任何形式相比,是最属心的。凡人如我们者,读书看报时,遇有名章佳句,也总有惊鸿一瞥、似曾相识的感觉,如含蜜饯,如饮甘霖,如沐春风,如遇佳人,让人反复咀嚼、爱不释手。
什么是好句子?我想,应该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引起无限遐想的句子;是面对此时此景最适宜,但你想我想他也想,一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的句子;是打开这扇窗,就有鲜气袭来,就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眼前的句子。每每在一篇文章中,邂逅到几段这样的好句子,就如同发现了躲在草丛中的星星一般让人惊喜,立刻有“春风拂面花满楼”的惬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思无邪”的句子,在物欲横流的当今,哪里去觅?若非胸中有华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隽永的好句,能在劳作间隙顺手拈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收,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抒发儿女情长、两情相悦情怀的,还有那句话能比这几句更让人浮想联翩?
看看那些千古绝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豪迈气概谁人能及?“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者胸怀,何人能企?抒发个人情怀和报负的,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揭露社会矛盾,同情百姓生活的,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慷慨赴难、一心报国,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五丹心照汗青”,“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等……这样的句子是语言的精华,字字珠玑,不仅在当时就已经脍炙人口,而且在作者去世后这么多年,仍传颂不绝。
好句子不一定要故作高深,但一定别开生面,即使通俗也是大雅。李白的《静夜思》,四短句,20各自,平白,浅俗,拿出任何一句来,毫无过人之处,但组合到一起,却让稍微懂点汉语的人,吟诵了一千年还想再诵下去;“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被誉为“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创作的《送别歌》,甫一面世就让人叹为观止,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终成经典名曲;钱钟书的《围城》每每读之让人忍俊不禁,遍布全书的比喻多别致、多新鲜哪,往往短短几言、寥寥数语,却精辟至极,让人耳目一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好文章,如同与智者面对面长谈,不知不觉间自己的品味也恍惚提高了。熟读这些有情、有趣、有识,短小精悍而又意味深长的句子,让人不禁慨叹著者文字之美!
“一箪食,一瓢饮”,虽生活条件略苦而有好书可读,有名章佳句为伴,其不幸甚?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