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大三线” 回眸“霍林河”
员工能力发挥和对企业贡献最大化, 企业效益增长和对社会贡献最大化。 ——原内蒙古霍煤集团企业价值观 该剧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命运,展现了三线人的家国情怀,生情讴歌了三线人“爱党爱国甘于奉献”的崇高“西迁”精神。边看电视剧,边回想到霍煤的发展史,颇有感悟。三线建设在祖国的大西南和大西北,霍林河开发建设在祖国的大东北,令人浮想联翩、思绪徘徊—— “三线建设”是指从1964年开始,以国家需要,中央在“三线”地区展开十七年的巨大规模三线建设中,数百万建设者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取得骄人成绩,大三线建设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霍林河”、“霍煤”是霍林河矿区的俗称。霍林河煤田位于原吉林省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境内,建矿前,这里人烟稀少,是一片布满丘陵的原始草原…… 1976年4月19日,吉林省首批180名建设者进驻霍林河,拉开了开发霍林河的序幕,“4.19”被确定为霍林河建矿纪念日。之后陆续有3500支霍民兵抵达霍煤。“开得进,站得住,冲得上!”是当年开拓者的誓言和口号。1978年3月,为了加速开发霍煤,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组建基建工程兵四十四支队。 1985年,国务院决定设立霍林郭勒市,霍市缘煤而建,因煤而兴,靠煤而发展,曾被誉为“草原煤城”。1986年7月28日,为庆祝建市一周年,在霍林郭勒草原举办了首届那达慕大会,我曾荣幸亲临现场观摩了盛况,倍受震憾和鼓舞! 1999年初,作为内蒙古企业改革试点,霍煤又下放到刚刚撤盟设市的通辽市管理。当年,在通辽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完成了企业由工厂制向公司制的改造。组建了霍林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全新的集团化管理新体制。霍煤集团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生产经营向资本运营,由工厂制向公司制的根本转变。改制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2000年5月20日,在原霍煤集团首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员工能力发挥和对企业贡献最大化,企业效益增长和对社会贡献最大化。”的霍煤企业核心价值观;引领员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霍煤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壮大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霍煤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特点和个性的价值取向,它是全体员工心灵和行为上的共识成为霍煤人思想上的规范和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的准则。 2001年6月,霍煤奉通辽市委和政府之命接管通顺铝厂,组建霍煤通顺铝业公司。注入霍煤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使其起死回生。从此,霍煤进军铝行业,并积累了铝产业经营管理经验。既为通辽市政府分了忧,也为霍煤做强主业多元发展奠定了基础。 露天煤业是内蒙古东部乃至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露天开采煤炭企业,是通辽地区第一家上市公司和能源产业的支柱企业,是内蒙古2006——2007年IPO第一单;也是我国第一家股票上市的露天煤矿企业,素有“露天煤业第一股”的美誉。在同行业和同地域,起着示范和领军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影响。 2002年,霍煤确定了企业发展战略——“用煤发电、用电炼铝、以铝促电、以电保煤,形成产业链,循环发展。”在霍煤发展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作用。 2014年12月,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获得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中国低碳联盟、美国环保协会、中国减排专委会联合颁发的“今日改公园以见得,霍煤发展战略实施后,获得了联合国的赞赏!时任中电投蒙东能源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生到会领奖,并推介了霍林河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 霍林河的发展经历了霍林河矿区建设指挥部、基建工程兵四十四支队、霍林河矿区指挥部、霍林河矿务局、霍煤集团、露天煤业、中电霍煤、中电投蒙东能源、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的演变…… 霍林河的发展,现已风雨兼程走过45周年,实现了周总理的遗愿,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我做为一名即将退休的霍林河建设者和见证人深感荣幸与自豪! 李金亮 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供职; 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中国煤炭新闻网2018-2019年度优秀记者通讯员,东北能源网通讯员;1961年出生于河北黄骅旧城;在吉林公主岭朝阳坡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985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原阜新矿业学院)。其后一直从业于霍煤至今;曾兼任中国生产力学会会员、通辽霍林郭勒作家协会会员、科尔沁部落群资深成员;作品体裁涉及论文、报告文学、通讯、消息、散文、随笔、言论、文艺作品等,累计达数百篇,多次在征文活动中获奖,其耕耘业绩入编《当代中国人才库》等十多部大型辞书。 图片文件另发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