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电市场弈局 想的都不只是电
电力业内人士茶余饭后的谈论多了一个话题:“要不要咱也去搞个售电公司?”
注册一家售电公司真不难。“流程上和注册其他类型的公司没什么两样,很方便。”广东省内一位已完成注册事务的售电公司经理如是说。
2015年11月26日,六个配套文件之一《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下发。根据文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行工商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资产总额在2千万元至1亿元人民币的,可以从事年售电量不超过6亿至30亿千瓦时的售电业务。资产总额在1亿元至2亿元人民币的,可以从事年售电量不超过30亿至60亿千瓦时的售电业务。资产总额在2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不限制其售电量。拥有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其注册资本不低于其总资产的20%。
此外,准入条件中还要求:拥有与申请的售电规模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设备、经营场所,以及具有掌握电力系统基本技术经济特征的相关专职专业人员。
其中,广东省对申请进入2016年3月集中竞价交易的售电企业规定,售电公司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专职在岗员工10人以上(主要包括生产技术部、市场营销部、财务经营部和综合部),其中至少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等方可通过申请。
如今,大半年过去了,在售电侧改革试点之一的广东,有些售电公司已在第一轮“客户争夺战”中崭露头角,也有些公司在场外蓄势待发。随着市场的不断演进,迷茫与希望并存。
版图初现
如果用词频监测仪检测这大半年来广东售电公司日常工作提及的高频词汇,估计“客户”这两个字会拔得头筹。
2015年12月29日,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下发《关于2016年电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粤经信电力函〔2015〕3137号),允许广东省内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且已在工商注册售电业务的企业,在政府备案且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注册后,代理已审批的电力用户或者部分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内工商业用户有序参与直接交易市场,发电企业也可直接售电给售电企业,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园区内用户由所在园区管委会评估后组织送经信委,并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市场注册。
同时,首批售电企业名单及试点园区名单出炉(详见表一、表二)。
具体来说,本次售电公司参与竞争性交易必须首先取得所代理客户的代理授权,已注册的大用户可以在交易系统中确认代理关系,园区用户必须有相关协议。实际执行中园区用户也需要在交易系统注册并确认关系。
2016年3月22日,广东省经信委、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发布《关于明确2016年售电公司参与直接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粤经信电力函〔2016〕84号),明确竞争交易市场中的电力用户范围,一是电力大用户,指进入广东省直接交易准入电力大用户目录的用电企业,自愿进入市场的,在协商交易市场中,可自主选择向一家或多家售电公司、发电企业购电;在竞争交易市场中,只可在直接向发电企业购电或委托一家售电公司购电中选择一种方式,不可两种兼有;二是园区一般用户,即除电力大用户以外的其他用电企业,自愿进入市场的,只可自主选择一家售电公司购电,全部用电量纳入与售电公司的购售电合同。
据某售电公司客户经理回忆,一开始接触用户,售电经理们随身带着9号文、配套文件和售电侧改革试点等红头文件,跟用户解释,直到用户确认售电公司是真实存在的。
“大部分客户听说可以降电价,签合同时还是爽快的。当然,也有少数客户不愿公开电量分布,担心因此透露更多财务、税务信息。”
截至2016年5月,三次集中竞价之后,广东粤电电力销售有限公司、广州恒运综合能源销售有限公司与华润电力(广东)销售有限公司代理的竞争电量分别占据前三位。
有业内人士分析,从首批13家售电公司的“战果”来看,地方(区域)综合能源集团旗下的售电公司暂时占据了优势地位。
不过,据某售电公司高级客户经理介绍,这个过程中,常常有多家售电公司去谈同一个客户,但各家售电公司之间无论在价格还是在产品服务上,都没有明显差异。
商品买卖,看的是价格和质量,不得不承认,电能作为商品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同质性。
“在市场培育的初期阶段,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远大于服务。”某售电公司高级客户经理表示:“目前以就近原则为主,各家形成了简单的区域划分。”
对于竞争交易,《关于明确2016年售电公司参与直接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2016年,若月度竞争电力规模大于14亿千瓦时,单个售电公司申报竞争电量不可超过当月竞争电量总规模的15%;若月度竞争电量规模小于等于14亿千瓦时,单个售电公司申报竞争电量不可超过2.1亿千瓦时。
随着各售电公司客户规模不断扩大,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排位靠前的几大售电公司申报的竞争电量已经或即将逼近上限。
还有售电公司经理抱怨,目前开放的园区都分布在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欠佳,而珠三角地区还有一些更有潜力的园区尚未开放。
真正的竞争还没开始
随着改革的推进,四次竞价之后售电公司形成的第一张“版图”能否延续?
据不完全统计,算上购售电增项服务,广东省内已在工商局注册的售电公司可能超过160家。而2016年6月8日,广东省经信委公示了第二批54家拟批准入售电公司名单。
随着交易市场的演变,将对价格预测、报价策略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进入现货市场后,难度比中长期交易集中竞价要高出许多;另一方面,还有不同资本、行业背景的企业已经在“场外”观察。据了解,新加坡、法国等外资电力企业正在持续关注目前中国的电改。一旦政策允许,有丰富电力市场操作经验的外资企业可能以参股等形式加入;互联网巨头携其资本及技术优势,也可能进入市场,搭建售电公司和用户之间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业态。
广东省经信委、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向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上报的《关于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的请示》(粤经信电力〔2015〕361号)中提到,现阶段,售电商主要代理电力大用户、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内工商业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条件成熟时,可代理一般工商业用户参与直接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后,售电商可代理用户完全参与电力市场。
据了解,2018年计划面向所有工业用户放开市场,2020年向所有商业用户放开。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进入市场的售电公司逐步增加,市场电量规模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下,售电公司将有更多可能,但指望单以购售电差价进行竞争,空间并不大。
然而,目前在客户看来,售电公司都“差不多”,电作为产品也都“差不多”,哪家售电公司能让利更多,就选择哪家。
因此,不少售电公司表示,接下来引导客户从单纯关注售电价格到关注综合服务是重中之重。
另外,根据当下情况,已经放开的园区的潜力似乎尚未完全释放,截至6月,11个产业转移园区内仍有不少用户尚未注册;另一方面,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4月,粤东西北地区用电量增速快于珠三角地区,成为新的负荷增长区域,其中清远全社会用电量增长速度全省最快,同比增长10.27%。
有业内人士建议,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加上用电量的发展趋势,除了紧盯大用户以外,中小用户的潜力也不容忽视。
负荷管理商机
广东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看来,这轮改革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把发电厂的价格实时地传导给用户,二是在销售侧形成新的业态。
《关于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的请示》文件中明确,“鼓励售电主体提供负荷管理、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和用能咨询等增值服务”。
2014年1月,广东省佛山市建成并正式上线运行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截至2016年5月,佛山市经信委副局长谢国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已接入全市17000多家工业用户关口数据,实施15次不同层次的需求响应时间,需求响应能力达到19.8万千瓦。
有业内人士介绍,试点需求响应的目的是推动企业主动削峰,但现在建成的需求响应平台是集合各企业的总体数据,最早开发的能源管理系统也只是把数据集中在能源管理中心,用户的参与主动性并不高,但是这种想法如果能够运用市场化机制,由相关市场主体为用户建立模型、系统,提供分析,就能更好地实现。
201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电力应急机制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试点城市及所在省份将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保障电力供需平衡,要求北京、江苏、广东等省市组织实施需求响应。
为了获取客户的负荷细节,有售电公司已经开始为其客户生产车间中的重要设备安装计量终端,并基于收获的数据搭建负荷分析系统。
业内人士介绍,供电局现有的表计是一个总表,只能监测到某个客户在某个区域内的总体情况。但是,要想实现客户负荷管理,并为现货市场做准备,需要更多细节,比如负荷类型、负荷特性等等,这就要求做到二级甚至三级计量。
刚开始时,鉴于会透露生产信息,即使免费帮客户安装硬件,客户也未必情愿,而且往往只能从提供节能建议开始,客户积极性并不高。但是,一旦能够实现车间甚至客户间用电情况对比,就会显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如果能够在市场竞价中为客户实际节约电费,积极性会进一步提升。
未来售电公司与客户还可能签订可中断负荷合同,客户在需要中断或降低负荷时,如果能在规定时间内降下来,可以根据所降电量获得高额赔偿,价格可能达到实时电价的10到20倍。而这种合同,可能是刚性的,必须执行,也可能是柔性的,用市场化手段给予奖励。
目前已有节能服务公司在为客户提供负荷分析服务,为其实现削峰,帮客户节省电费,而公司则按一定比例与客户分成。也有公司提供不同的硬、软件服务套餐,开发移动端应用,将用电细节直接反馈给客户的用电管理人员。
据悉,已有售电公司计划与这些节能服务商进行资本与技术合作。同时,也有售电公司对此仍然迟疑,一是因为要真正释放负荷管理的潜力,需要建立更加完备的市场,比如辅助服务市场、现货市场等;二是目前尚未摸索到比以往节能服务商更为有效的创新模式。
想的都不只是电
除了更为精细化的负荷管理,多种能源“合体”也是售电公司普遍关注并正在努力的方向之一。
拥有燃气、热电等资源的售电公司一方面能获得更多价格信息;另一方面,这些能源品类原有的用户还可能直接转化为电力用户。
不过,eo记者在采访一些综合能源集团注资成立的售电公司时发现,虽然业内大都认可能源“合体”,实现水、气、电“三表通”是延伸产业链、提升能源供应效率的捷径,但似乎集团内部资源拓展、整合过程复杂,抑或因为其他种类的能源业务自身也面临转型或改革,目前对此尚未形成完整的想法。
此外,电动汽车充电桩也是被不少售电公司看好的业务。有售电公司已经开始为有此需求的客户提供充电桩安装及运营服务。
“有些是客户投资,售电公司利用技术及资源优势在客户园区、工厂或商业系统里安装、运营充电桩,有些则由售电公司投资、运营。”
能源业务之外,如何连接金融服务也是不少售电公司正在琢磨的商机。
有售电公司正在考虑,与金融机构合作,对客户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将电费预付款或所欠电费作为应收账款,为客户开展贸易融资[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属、谷物等)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解决客户信用销售和在途占用的短期资金问题。
虽然目前增值服务模式仍在探索阶段,有售电公司认为,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客户群,更多的社会资本售电公司进场后,预计明年可能展开实质性的竞争。
不过,不管在价格还是在增值服务上,售电公司的方向、想法、节奏都有所雷同。
“竞争优势在哪儿,不太好找。”
有售电公司董事长指出,不同的技术储备水平及资源调动能力将会影响服务的成本高低,这也许会是未来的最大竞争点所在。一家售电公司副总经理认为,顶层设计的战略意图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售电商和客户这两大市场主体的意识、水平和能力。发展到现阶段,售电商如何避免短期套利行为,避免只见盈利不见风险的高风险行为,注重技术实力,注重客户服务意识,是需要恶补的课程。
观望新增配网
虽然《关于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的请示》文件中明确,同一供电营业区内可以有多个售电公司,但只能有一家公司拥有配电网经营权,并提供保底供电服务。同一售电公司可在多个供电营业区内开展售电业务。
也就是说,在同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并没有将其他售电公司排除在外,而只允许拥有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开展售电业务。
但是,业内仍然普遍认为,拥有配网资源,几乎就完全锁定客户了,以某种形式获得配电网的运营权,能够为客户提供配网相关的服务,将大大增强客户黏性。
“线路可靠性得不到保障,抢修服务得不到及时响应,电能质量改造问题不与客户商量等等,一旦发生,都可能对售电公司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在输配电价尚未完全核定并执行前,拥有配网运营权的企业掌握更多配电成本信息,这就使其在与客户的价格谈判中可能获得其他售电公司所没有的优势。
从政策层面上说,2015年3月,中发9号文中关于配电业务的表述是这样的: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按照有利于促进配电网建设发展和提高配电运营效率的要求,探索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的有效途径。逐步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配电业务。
在《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到,要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并特别指出,以新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等为重点,推动社会资本进入配电领域。在广州、深圳等地部分区域推进配电网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企业可在相应的供电营业区内从事售电业务,并按约履行供电营业区内保底供应商义务。
然而,相比对综合能源服务的认可,包括社会资本组建的售电公司在内,对是否投资新增配电网,以及是否提供配电相关业务,想法并不统一。
选择暂时不进入新增配电领域的售电公司都有哪些担忧?
首先,政策尚未明确界定新增配电网范围。据了解,目前配电网的形式复杂,有些是政府或政府的投资公司投资建设的,有些是工业园区客户自己投资建设的,以往可能无偿移交给电网企业,或者实行委托代管。对于已经建好配电网络的园区,但资产不属于电网企业的是否划为增量配电网,各市场主体之间仍存争议。
其次,配电网络,特别是完全新建的,将涉及重资产投入,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不佳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配电网络所涉区域还未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户来源,涉足配电领域恐怕过于草率。
再有,电网企业高层曾明确表示,配电领域将是核心业务之一,新增配电网将由电网主业去争取。有售电公司表示,前景好的区域,大家都想投资,而评估结果较差的区域,大家都有抵触情绪。尤其是对于发电集团旗下的售电公司来说,发电企业的电量更大比例是计划电,卖给电网公司,未来合作与竞争关系并存,对于配电网,还要从长计议。
不过,据了解,在具体政策及商业模式尚未确定之前,有售电公司着手寻找有一定资质的设计施工队伍,为其客户提供电力线路等设计、施工服务,以及帮助客户与电网企业协调报装、电费核算等事宜。据业内人士介绍,这部分业务不仅能增强客户黏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售电公司带来不错的利润。
政府主导配售一体猜想
当然,对于投资建设配电网络,除了普遍的观望态度外,也有特定区域的利益相关方正在动作。
2016年1月28日,广东省经信委下发《关于开展广州开发区售电体制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粤经信电力函〔2016〕40号),明确支持广州开发区参与售电体制改革探索。通知以不公开方式下发,在广东省经信委网站并未找到相关文件,但据广州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网站显示的消息,该文件先经广州开发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发,再经广州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转发。
文件提到,广州开发区电网产权存量和增量并存,初步具备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的相关条件,并指出,广州开发区内年用电量1000万度以上规模的工业企业可参与2016年直接交易市场,该批用户可向发电企业购电,或自主选择一家售电公司购电,或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集中竞价市场购电。
同时,广州穗开电业有限公司可开展售电业务,并按有关规定参与2016年电力大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市场,售电企业编号SD13。
一次闭门研讨会中,一位电力行业专家指出,开发区电改可能是接下来关注的重点。对于新建开发区,电网企业基于保障民生及保值增值的要求,在初期的投资是犹豫不决的;而开发区政府要降低区域内投资成本,招商引资,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占领市场份额,两者存在一定冲突。据悉,为了使园区内用户尽可能地获得改革红利,广州开发区政府目前已经要求参与竞价的售电公司与用户订立与业内同行相比更低的分成比例,把大头留给用户。
开发区电改最终可能达到的效果是:由原来的社会发电、国家输配电、开发区用电,改变为社会发电、国家输电、开发区通过某种方式形成配售电的新型格局。
也有政府相关人员指出,如果只是想把一块网独立出来,就与九十年代“同网同价”改革时要收归的趸售模式相似,这种模式全国有许多地方甚至遗留到现在。“除非在这个区域内做出新的能源生态,否则,单纯的电网投资、建设没什么意义。”
这种政府主导、商业运作的模式,是否意味着一种“小垄断”?该专家指出,这样的配电企业可以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就像公共服务行业一样,如果企业承诺了服务质量,并且配电成本报价越低,就允许其从事配电业务,反之,则不得继续提供配电业务。
同时,根据目前的发展方向,可能形成混合所有制的配售电公司,而这将牵涉到复杂的股权结构,最具盈利能力的服务及工程业务利润最终归属何方还有待思考。
除了配售一体的模式备受关注,拥有发电资源的售电公司也受到关注。据了解,有一些拥有发电资源同时又成立了售电公司的集团,供需双方报价是同一批人在做。对于几次竞价中出现的报价策略趋同现象,已有市场主体提出,有序的市场必须保持公开透明,社会监督是最有效的手段。
相对于业界一边倒地认为拥有配电资源将会成为售电公司未来锁定客户的优势,一家公司副总经理认为,从业内人士到客户都对售电公司的业务甚至核心价值有所误解,期待把发、配、售业务合起来做,认为这样才拥有最大的竞争优势,而在成熟的市场中,发电或配电资源都不应当成为既定的优势。
“这种误区正是影响市场活跃度的风险所在,同时也是电力市场建设的阻力。关于电网、负荷、服务等概念,以及各市场主体的角色和其应接受的监管、考核等都需要重新思考和设计。”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