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摘要:人类对于环境有着重要的依赖性,因此对于环境的保护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环境监测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相应的不足和缺陷,本文将主要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为主要立足点,对相关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并做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字: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制度体系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83
一 环境监测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主要是指通过对相关的环境设定一个标准并且环境所应达到的具体标准限值,这种监测的作用就是对环境起到提前的预防和治理,使环境更少的受到污染并在受到污染后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和解决。环境监测的工作过程中包含许多具体工作步骤,首先要确定一个监测的方针,制定一个具体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要对监测的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进行明确的设定;通过一系列的制定和分配工作使环境监测可以得到有效的实行。但在环境监测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环境的质量,一定要使环境的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具备一套有效的质量管理体制,保证环境监测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应有的成效。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同时,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共同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二 现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加之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特别是西部地区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产生很大的局限性。
2.1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手段不能有效实施
目前在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需要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质量管理意识的淡薄使得管理手段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更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大多数的地方监测站过分的注重实验室中的研究成果,忽视了户外的实际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改善;并在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大多都是具备普遍性的,缺乏相应的针对性,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适合条件不同的各类环境质量状况。而且在管理手段的运用上许多监测部门也没有做到有效的利用,使得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果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在检测的手段方法上也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更新和发展,甚至部分贫困地区的监测设备严重落后,特别是县级监测站条件很差,监测业务用房紧缺,仪器设备落后而且不配套,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
2.2环境质量管理书面化、制度化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以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制度体系方面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并且在某些方面来说这种进步的效率性不高。主要表现在我国的制度体系较过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但在具体的实施运用过程中却鲜有大的作为,一般都是由于制度体系的内容的确更为丰富,但在责任义务的具体要求上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准则,使得落实工作很难进行。并且这种进步还是具有相对性的,尽管我国对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环境质量管理工作上仍远远落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的相关制度规范中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与快速发展的监测技术和不断扩大的监测领域相比,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还不够完备和及时。并且相关的规章制度也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和完善性,从根本上影响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2.3信息化程度较低,监测网络存在缺陷
与此同时,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环境监测中的信息化程度仍然没有得到较大的提升;例如,我国的环境监测站一般只设在城市附近,这种以点带面的形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环境监测的实际效果。并且在监测形式上也仍然沿用着传统的监测手段,自动化程度低、难以动态的大面积的反馈环境质量的相关状况。当前在监测网络方面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全面的检测系统,我国共设有四级监测区域,分别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并且在环境监测的站点也达到了4800多个,在各类环境污染的监控上也进行了一定的细分。但相比于发达国家的全面监控系统的覆盖,我国的监测网络仍然还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在信息化的程度上也需要得到不断地提升。
三.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些对策
3.1注重实地监测管理与规章制度要求的结合
为了解决我国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共同入手;首先,相关的监测部门和站点在对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挥出不畏艰苦的调研精神,强化监测工作者的质量管理意识,对相关地区的环境进行认真地调查和分析,并整理出相关的监测管理方法。而监测机构和部门的领导也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注重将实地监测管理与规章制度相结合,正确的引导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在制度上不仅要对监测工作者进行思想的教育与熏陶,更要在实际行动中去加以运用和执行,使规章制度的作用被最大程度的施展和利用。
3.2完善监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质量管理工作既是技术性工作,又是管理性工作,实施质量管理的目的是要保证全国范围内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质量。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产品”因素,其生产过程包括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多个环节。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监督和考核机制,建立质量管理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开展质量巡查、同步监测、实验室比对、质控考核等多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活动,都是保证监测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质量管理工作的外部监督,既可以促进自我监督,又能够统筹考虑整个监测系统的质量管理政策规划。强化分离管理和条块管理体制,全面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3.3优化质量管理程序,运用多种监管手段
与此同时,在环境监测的相关质量管理程序上要予以适时地优化和改进,使质量管理程序能够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满足环境监测事业的需要。在构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程序时,一定要注重整体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体现出整体最优化的原则。在监测和监管的手段上也要进行不断地发展,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监测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上也务必要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对于新的环境污染物挥发性有机有毒物(VOCs)、持久性难降解有毒有机物(POPs)、生物环境安全以及激素类的解决上只有保证了设备上的先进性,才能对这些污染物做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3.4完善环境监测网络,细化环境监测工作
最后,在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上一定要予以大力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表现在财务资金上,更表现在相关的科学技术上。相关的监测部门一定要着力的提升环境监测的信息化程度,对于当今的高新技术正确的加以运用,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对各类环境信息做到随时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环境监测的工作也要做到责任义务的具体细分,使相关的环境监测工作者明确自身的义务和责任提升换进监测的工作效率,并在监环境测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找到结症所在,保证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结语: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大多都是国家的职能机构,使得在经费和相关的技术上都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此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努力将环境监测管理这项事业发展为全社会的事业,不断缩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孙德生.《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中国环保产业,2004,(4).
[2]刘红.《论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J].中国环境管理,2005,(2).
[3]岑起君,叶莉.《论环境监测废水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18)
[4]欧阳春云,刘清.《环境监测分析废水处理的探讨》.江西化工,2010年第03期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