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盘锦红海滩:污染源变“碳库”
这几年,被许多国内外游客热捧的辽宁盘锦红海滩国家级海洋公园成为著名旅游景点,红海滩也成了盘锦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支点。
红海滩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正让整个盘锦地区乃至环渤海地带的生态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
许多游客并不知道,一望无垠、由一株株红色翅碱蓬草组成的红海滩,多年前还是一片片围海养殖区域。过度的农业开发,让大量陆源污染物进入渤海,致使辽河入海口处湿地面积不断缩减,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2008年以后,盘锦虽不再审批新的围海养殖用海,但已有的8万亩养殖场产生的残饵、残药、化肥和排泄废物,不断地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大面积地损毁天然植被,鸟类栖息和觅食地面积大量缩减,各类海产品产量大幅减少。
如今,站在红海滩畔,望着眼前的美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怎么也不会把这里和污染源联系在一起。据介绍,这里主要由滩涂、芦苇、翅碱蓬、浅海水域和人工湿地组成,不仅有举世闻名的红海滩,还拥有世界罕见、亚洲最大的苇田,总面积达到8万公顷。
8万公顷湿地,如今被称为环渤海湾的“碳库”,正发挥着“生态海绵”作用。据介绍,国家海洋环境中心和盘锦市海洋与渔业局在这里共建了我国首个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排放观测站,长期监测该区域湿地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监测数据显示:这片原本作为养殖池塘的区域,因湿地修复,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作为双台子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渤海湾重要的生态屏障。
污染源变“碳库”,盘锦实施的“退养还滩”措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修复辽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环境,2015年年初,盘锦市决定用5年时间,逐步将8万余亩海水养殖池塘恢复原生态。当年,首批2.3万亩的养殖池被拆除,种上了翅碱蓬草。当地的湿地修复与保护还充分考虑潮汐、潮流等因素,利用水动力数字模型修建、拓宽潮沟,增强水交换能力,逐渐让湿地焕发生机。
截至目前,通过退养还滩,盘锦成功恢复自然岸线20公里,恢复自然滨海湿地面积2.5万亩,有效增加了河口滨海湿地的纳潮量。同时,滨海湿地植被面积增加,原围海养殖池塘翅碱蓬、芦苇生长良好,其中滩面翅碱蓬覆盖率接近60%。盘锦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盘锦还将不断深入开展湿地修复与保护工作,从物理性的整治提升到恢复湿地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增加水生生物的繁衍空间,恢复物种种群,增强湿地的生态功能。
建设红海滩,修复湿地的生态效应迅速显现。短短两年时间,这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红海滩扩大了,200多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黑嘴鸥、丹顶鹤、斑海豹成了这里的常住居民……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