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环境 > 节能减排 >

    浙江勇当“碳”路先锋,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改革促进绿色高质量发

    2022-11-15 09:27 [节能减排]  来源于:中国环境    作者:中国环境
    导读:金秋时节,走进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稻鱼共生系统核心区,稻田高低错落,沉甸甸的稻谷颗粒饱满,田间养殖的鱼儿快乐地跳跃着,俨然一幅稻香鱼肥的丰收图景。1300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创造了稻鱼共生种养技术,在减污方面,比水稻单作系统农药和化肥使用
    金秋时节,走进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稻鱼共生系统核心区,稻田高低错落,沉甸甸的稻谷颗粒饱满,田间养殖的鱼儿快乐地跳跃着,俨然一幅“稻香鱼肥”的丰收图景。1300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创造了稻鱼共生种养技术,在减污方面,比水稻单作系统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分别减少68%和24%,在降碳方面,全年减排约3393吨二氧化碳当量。
    “为更好地传承这一千年‘共生’之道,我们引进‘侨乡大花园’EOD项目,稻鱼共生‘乡村游’是其中之一。项目将新建稻田养鱼示范区、稻鱼共生系统研学基地等,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等资源,深挖稻鱼共生系统中的生态环境价值,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而浙江,已勇当“碳”路先锋。近日,生态环境部复函浙江省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将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探索降碳与治气治水治废等协同创新解决方案,打造减污降碳协同浙江样板。
    政府引导和市场激励双驱动
    浙江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省、能源资源小省,未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调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如何用好绿色低碳发展这把“破题之钥”?
    在顶层设计上,浙江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行系统谋划,形成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格局。
    2021年9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与生态环境部签订《共同推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合作协议》,提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相关要求,今年年初将减污降碳协同纳入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内容。2022年6月,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制度体系。按照协同增效、源头防控,政府主导、市场激励,科技引领、优化路径,数字赋能、机制创新四大原则,制定《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以及到2030年的主要目标。
    “方案提出加强源头防控、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推进水环境治理协同控制、推进固废污染防治协同控制、统筹保护修复和扩容增汇、开展模式创新、创新政策制度、提升协同能力等8个方面29项具体工作任务,制定创新区建设目标、任务、政策、评价‘四张清单’,初步谋划了创新区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改革成果‘三张清单’。”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以淼介绍。
    浙江还不断优化融合减污降碳相关的经济政策与市场手段,提升减污降碳之效。
    今年以来,借助碳账户金融,金华市越来越多的企业“点碳成金”。金华市某工具有限公司是一家建立碳账户的企业,日前,这家公司成功从银行办理“双碳贷”270万元。“公司的碳排放等级去年被列为1级,碳排放强度在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符合碳账户贷款要求。这笔贷款填补了采购原材料的资金缺口,助力公司通过技改实现半自动化生产。”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技改后可节约60%左右的用电用能,带动的年度碳减排量为157吨二氧化碳当量。
    丽水市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安吉县竹林碳汇交易、椒江区大陈岛海洋蓝碳交易......浙江省积极参与全国统一碳市场,力争以覆盖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竹林碳汇、海洋蓝碳等不同类型产品的交易试点,推动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此外,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对接省财政厅统筹用好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会同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起草金融支持减污降碳协同的指导意见,加大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和标杆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气候投融资领域的政策、机制、平台和工具创新。
    数字化改革实现精准高效智治
    减污降碳离不开数字赋能。在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智慧平台就可以实现减污降碳“内循环”。
    “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数智平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被捷盛化学利用的废硫酸数量。”据浙江安诺芳胺化学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与浙江捷盛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建立危废“点对点”协同利用关系以来,公司原本只能当作危险废物处理掉的废硫酸能够被再次利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得益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数智平台的资源协同场景应用。
    “经开区是全球最大的分散染料生产基地,但在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资源协同水平不高、项目招引绿色导向不够、激励机制相对缺失等痛点难点。今年,借助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举措的实施,经开区聚焦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建立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数智平台。”上虞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该平台已建立面向214家规上企业的资源协同关系图谱和企业产业链交易意向平台,归集精细化工、医药制药、农药制造、染料制造、纺织印染五大行业的1000余种产品、原辅料、副产品、危废等信息。企业层面,利用该平台可打出一套绿色低碳循环组合拳,产前开展产业链资源模拟匹配,产中实施供应链资源协同互补,产后实现生态链危废资源化利用,推动园区内部资源循环利用最大化,同时减少交通物流需求,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目前,已建立供应链协同关系167类,促成危废资源化利用9173吨,节省处置费用1900万元。
    “数智”控碳,浙江省还在全国率先发布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指数,实现对地区减污降碳协同效果和措施进展的定量化跟踪、评估、反馈,通过横向排名综合反映各地区减污降碳工作成效和相对优劣,通过纵向比较反映各年度各项减污降碳目标、指标、任务措施的进展情况,推动及时发现薄弱领域和突出问题、优化调整推进策略。同时,开发“减污降碳在线”应用场景,初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数据管理、评价考核、试点建设、资源配置、形势分析、咨询服务等一网集成。
    “最新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减污降碳协同指数结果显示,全省减污降碳协同指数为96.90,与2021年度指数相比上升近3分。11个设区市中,杭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列前三位。目前,该指数已在浙江省减污降碳在线平台中集成,用于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地采取减污降碳政策举措。”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因地制宜推进试点建设打造标杆
    浙江各地资源禀赋各异、发展阶段不同、碳排放基数和特点不一样,如何科学规划和探索各具特色的减污降碳路径?对此,浙江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区域、园区、企业等不同层级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形成一批示范性标杆。
    其中,嘉兴港区就通过加速布局氢能全产业链生态系统,聚焦打造减污降碳协同标杆项目,走出了一条化工园区多维度减污降碳协同新路径。
    氢能应用是实现低碳乃至“零碳”排放的最佳路径之一。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港区瓦山北路与明君路交叉口的长三角(嘉兴)氢能创新中心项目现场,去年年底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如今已焕然一新,近瓦山北路的创新中心一期工程完成了主体施工,从主入口抬头看,科创中心、配套用房及地下停车场的搭配犹如“一基两翼”,显现腾飞的态势。
    “作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氢能科技园的核心区域,建设长三角(嘉兴)氢能创新中心不仅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氢能产业‘卡脖子’关键性技术,也能充分发挥聚集效应,带动氢能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助力港区成为长三角范围内最具技术优势、产业链优势的氢能产业示范区。”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美锦国鸿氢动力总成、挪威优沐公司玻纤四型储氢瓶项目等一批氢能产业项目相继签约落地;中石化滨海大道加氢站、嘉锦综合供能服务站均获得充装许可证陆续投入正式运营……如今,嘉兴港区氢能产业链条多点开花,助力绿色低碳能源利用。
    而在嘉化能源,记者看到,延伸的公共管廊、集中供热管网设施将港区新材料园区内所有化工企业串成一个园区循环圈。作为园区内唯一蒸汽供热源,嘉化能源正在有序推进的碳捕集项目,将集中捕集嘉化能源厂区内热电装置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年捕集利用20万吨二氧化碳,并构建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的示范途径,进一步延伸园区产业链,助力园区低碳循环化发展。
    目前,浙江省已在城市、园区、企业等层面组织开展2批共18个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下一步,全省还将聚焦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工业型城市、数字经济型城市和生态良好型城市等四大城市类型,将减污降碳协同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基本公共服务、生产生活各领域。同时,聚焦石化、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等重点产业园区,积极探索符合园区特点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模式,并针对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环境治理绩效提升空间大的重点行业,推动一批企业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行动。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