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环境 > 环境时评 >

    “土十条”会师“三大战役”

    2016-06-03 10:10 [环境时评]  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
    导读:至此,本届政府已在政策层面完成对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全覆盖 国务院日前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土十条也完成了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
            至此,本届政府已在政策层面完成对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全覆盖

            国务院日前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土十条”也完成了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的顺利会师。而由其共同勾勒出的覆盖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的污染防治行动指南,更旨在切实弥补三大领域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局面,真正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生态良好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现实与生态良好的预期目标相去甚远,因此,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不仅是关注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人士的长期呼吁,也是决策层一直坚持推进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看来,尽管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任务艰巨,但实现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分工管理,显然将有助于任务推进,继而带动我国逐步走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道路上来。

            “土十条”引关注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土壤污染物来源广、种类多的特点亦加大了治理难度。不论是以镉、汞、砷等重金属污染为主的无机污染物,还是以苯、甲苯、三氯乙烯为代表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都不时造成严重污染后果,不仅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更会带来重大的人员财产损失。除此之外,由土壤污染导致的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形势也已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基于此,决策层决心制定实施“土十条”,由此对土壤污染作出重要战略部署。

             “土十条”指出,将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而对于目标任务,“土十条”分三步提出了部署: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土十条”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坚持突出重点、有限目标,坚持分类管控、综合施策,确定了十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二是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三是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四是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五是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六是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七是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八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九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十是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周宏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土壤是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归属,因此治理难度也是最为巨大的。周宏春说,“土十条”的制定工作始于2013年5月,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先后修改了50多稿。“土十条”明确提出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将坚持问题导向,先要摸清底数,即开展土壤污染详查,以便摸清家底,一系列措施部署也将让后续防治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地展开。

              “三大战役”促进绿色发展

             实际上,随着“土十条”与“大气十条”和“水十条”的顺利会师,我国环境保护于生态治理也正式走上了要素管理的道路。周宏春认为,针对环境保护展开对大气、水、土壤以及生态等要素管理,不仅是符合环境保护客观规律的科学做法,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保护行为,实际上,所谓“三大战役”不仅表明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地位,亦阐释开展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在周宏春看来,近年来,随着国家布局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不断发力,我国已经走上了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实现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分工管理的治理路径,这一点对打好“三大战役”而言至关重要。

           据本报记者梳理,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十条”;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十条”,二者先期为我国环境要素管理在大气和水两大领域明确了治理路径。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任务实施,取得的治理成效无疑将让各界对即将全面进入实施阶段的“土十条”有更多期待。

            周宏春介绍,“大气十条”突出了降低PM2.5这一目标,减排的一次污染物实际上还包括臭氧的主要前体物VOCs和氮氧化物。而为实现一系列明确的指标下降的预期,“大气十条”通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减少散煤使用、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淘汰不达强制性标准的燃煤锅炉、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汽车排放污染、工业污染源排放治理、鼓励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等具体措施全方位地对大气污染展开治理。他认为,必须认清这一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可持续地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安排。而推进诸如重点区域实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全面推广车用燃油国五标准等都是未来决定能否打赢大气污染治理战役的关键。

            在水污染方面,有关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达到或好于三类水质比例断面比2010年提高14.6个百分点,劣五类水质比例下降6.8个百分点。但全国地表水一类水质断面比例在2015年为2.8%,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对此,周宏春解读指出,这很好地诠释了我国地表水水质稳中趋好,但良好水体保护形势严峻的特征。“我国水环境保护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个趋向,第一,最差的水所占比重下降;第二,最好的水所占比重也在下降。”周宏春认为,这意味着当前水质保护任务十分艰巨,有必要在制度贯彻落实层面继续发力。

            毫无疑问,有关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将更加突出。正如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在解读“土十条”所言,“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很难恢复。总体来说,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这也决定了土壤污染防治在“三大战役”中的特殊地位,必须按照“土十条”加以严格落实,逐步推进治理目标的实现。

            周宏春强调,“三大战役”是我国环境保护按照环境要素分工管理治理路径的主要战场,要对其长期性和艰巨性有着科学、准确、清醒的认识,与此同时,要按照既定政策路径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加以治理,才能打好“三大战役”并取得最终胜利。他认为,“三大战役”对于我国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注定将功不可没,也将由此带动我国逐步走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道路上来。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