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举行十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大气环境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吴险峰,生态环境监测司一级巡视员刘舒生,生态环境执法局督察专员李天威介绍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工作情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刘友宾介绍,COP15第一阶段会议结束,计划的所有任务均圆满完成。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提出了到2035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目标及八项重点任务。中国将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的领导作用,开展重点工作。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和《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总结了2015年以来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的显著成效,提出了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明确了我国推动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的基本方针及重点领域的战略愿景、重点导向和实现路径。2021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全国集中开展ODS执法检查行动,维护和巩固履约成果。根据《基加利修正案》要求,中国将正式开始实施氢氟碳化物(HFCs)进出口许可证制度。
吴险峰表示,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按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系统谋划“十四五”大气治理工作,1-9月,全国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为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近日,生态环境部等十部委和相关七省(直辖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总体考虑是,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降低PM2.5浓度为主要目标,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工作基础上,对攻坚范围、攻坚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推动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科学合理设置相关城市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和重污染天数目标,强化考核问责,在大气治理攻坚的同时统筹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和民生保障,突出做好煤、电等能源保供和保障温暖过冬相关工作。
刘舒生介绍,秋冬季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部将不断完善环境监测体系,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全面,守好生态环境监测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数据生命线”。今年秋冬季,将加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PM2.5和臭氧协同监测网络,突出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区域、突出源头治理。进一步加强数据质量的监督管理,对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地区国控站点加密监督检查频次。在监督检查方面,今年7月至今,组织开展了近2000站次的运维规范性和数据准确度检查;年底前,还将计划组织1500站次检查。此外,将重点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国控点位开展颗粒物比对监测,确保国控点位运行稳定、数据真实可靠。
李天威表示,“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对监督帮扶机制进行了优化调整。在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中,聚焦重点区域城市,对重点行业深挖细查,发现了一大批突出问题,交办各类涉气环境问题1万多个。今年秋冬季,生态环境部将聚焦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目标,在重点区域继续组织开展监督帮扶。统筹推动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两项任务。协同调动专业组和常规组两支队伍,打好专项监督和常态帮扶“组合拳”。综合运用全国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开展现场排查和“千里眼”大气环境远程监管两种方式,压实地方责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的专业优势和新技术手段的科技优势,提高监督帮扶效能。
有记者问到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的侧重点是什么,将如何避免“一刀切”现象。吴险峰表示,今年侧重点还是在于减少重污染天气,给59个城市下达了PM2.5控制浓度和重污染天数两个秋冬季空气质量控制目标,明确要求地方必须坚决防止为完成目标任务采取先停再说、一律关停等敷衍应对、临时性措施。遇到重污染天气时,要求地方按照应急预案依法启动预警,实施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按照能耗、环保绩效水平等精准实施钢铁行业错峰生产,不允许地方搞“一刀切”。
针对生态环境部门采取的优化执法方式及取得成效情况,李天威告诉记者,将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手段,加大帮扶指导力度,引导企业自觉守法。通过创新科技执法,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强非现场监管,加大新技术手段应用,提升智慧化监督执法水平。2016-2020年,全国共查办涉气环境违法案件19.33万件,罚款总计140.51亿元。查封扣押、限产停产、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等突出案件数量大幅增加,涉大气生态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有记者问到当前空气质量监测能预测多长时间的空气质量情况,并如何提高监测和预报的精准度,刘舒生表示,我国的空气质量预报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省级和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来7天的逐日空气质量预报,重点区域能实现未来7-10天的空气质量预报,还能对全国及重点区域未来15天的空气质量进行趋势预报。从预测预报结果来看,目前中长期空气质量预报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下一步将持续提高预报的精准度,不断加强预报系统的建设,完善预测预报的管理,强化区域重污染过程预报,力争做到精准预报、科学预报。
针对习近平主席在COP15领导人峰会上宣布成立的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情况,刘友宾表示,基金是由中方倡议发起的多边信托基金,将坚持国际化运作。目前,中方已就未来基金管理事宜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进行了初步沟通,并计划尽快组建和完善基金治理机制和治理团队,确保基金高效运作。基金将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推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执行“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推动未来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转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作出贡献。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