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达20年来最高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绿道全长150公里,80%依湖而修,由淳杨线绿道、千汾线绿道和排岭半岛绿道组成,湖光山色,七彩植被,景色如画。图为游客在千岛湖绿道骑行。
王建才摄(人民视觉)
本报北京4月5日电 (记者刘毅、潘少军)中国气象局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20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水热条件总体好于常年和2019年,植被生态质量和固碳量达2000年以来最高,地表变绿、固碳能力显著增强。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薛建军介绍,2020年全国平均降水量达694.8毫米,较常年值(1981—2010年均值)偏多64.9毫米,较2019年偏多49.2毫米;全国平均≥0℃积温为4312.9℃·日,较常年偏多3.9%,接近2019年,水热条件总体利于植被生长和生态质量提高。
薛建军表示,最新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8.4,较常年提高7.3%,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植被通过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植物碳,除去植物自身呼吸的碳损耗所剩的部分)和植被覆盖度,较常年分别增加43克碳/平方米和3.0个百分点。与2019年相比,2020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提高1.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增加26克碳/平方米。
薛建军说,2000—2020年全国植被生物量也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12克碳/平方米,2020年全国平均植被生物量达1159克碳/平方米,较2000年增长了27.5%,植被固碳量达2000年以来最高,地表变绿、固碳能力显著增强。
公报显示,2000年以来,全国92.6%的区域植被生态持续改善,全国草原区和林区2020年生态质量达2000年以来最好。
公报还指出,从植被固碳释氧服务功能来看,2000年以来,全国林区有90.7%区域植被固碳释氧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内蒙古东部、四川、贵州、广西等部分林区植被吸收二氧化碳量和释放氧气量,平均每年增加30克/平方米以上,2020年全国林区固碳释氧水平达2000年以来最高。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