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环境 > 环保要闻 >

    5位院士、25位专家智慧碰撞最强大脑 为大气治理支招

    2017-01-20 09:05 [环保要闻]  来源于:人民日报    作者:孙秀艳
    导读:日前,施工人员在江苏仪征市后山区大仪镇境内的光伏电站安装光伏组件。该光伏电站每年将有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7万吨。 郑海鸥 王丽娟摄影报道 核心阅读 当前,大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近期频发的重污染天气,究竟因何产生,治理得咋样,未来采取哪些措施会更
      日前,施工人员在江苏仪征市后山区大仪镇境内的光伏电站安装光伏组件。该光伏电站每年将有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7万吨。
      郑海鸥 王丽娟摄影报道
      核心阅读
      当前,大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近期频发的重污染天气,究竟因何产生,治理得咋样,未来采取哪些措施会更有效,不仅公众关心,大气领域的科研人员也正在努力探究。新年伊始,环保部召集全国大气领域几十位专家开了场学术研讨会,集中探讨、群策群力,为大气污染防治把脉。  
      去年12月以来,京津冀地区频发的重污染天气,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公众尤其关心大气污染的成因到底是什么?根治大气污染,哪些措施最为有效?1月17日—18日,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研究顾问组5名院士和总体专家组25名专家,以及全国各地大气领域各研究方向的专家代表齐聚北京,参加由环保部召集的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及趋势分析学术研讨会。
      采暖季排放强度远高于非采暖季,工业排放仍是第一大户
      与会专家认为,“大气十条”的发布与实施,推动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思路从“总量控制”过渡到“质量控制”,并进一步促进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快速下降。2005—2010年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12.8%。2013—2015年间,据相关研究估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除挥发性有机物以外,均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京津冀地区的排放强度,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采暖季排放强度远高于非采暖季,京津冀地区采暖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约30%。
      目前,工业排放是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次PM2.5及挥发性有机物的第一大排放源,民用排放是一次PM2.5的重要排放源,交通源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重要排放源。因此,在未来排放控制中,需强化非电行业(钢铁、水泥和玻璃行业)提标改造、燃煤锅炉整治、民用散煤清洁利用、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能源加工储运行业)等治理措施,实现多种污染物排放量同步下降。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加剧了重污染形成
      关于大气污染的成因,与会专家认为,大气本身具有自净能力,在排放总量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大气扩散作用可以使大气污染物稀释和消散,大气氧化作用可以将大气成分有效地降解并清除。之所以能够累积到形成大气污染的程度,主要原因是三个方面,即污染物一次排放、二次转化以及气象条件。
      污染物排放是大气污染形成的内因。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大气污染问题,是以PM2.5和臭氧为代表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大气中多种污染物都以很高的浓度水平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驱动力,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中,颗粒物(PM)、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的排放大幅增加,而且高密度地集中在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这也是我国重点城市群大气污染频发的根源。每到冬季,居民采暖的刚需,又导致排放量显著增加。
      PM2.5来源复杂,其化学成分既来自于直接排放,也来自于二次转化。搞清楚复杂化学反应在大气重污染形成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对于重污染的预报预警、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方案的制定都是十分关键的。
      气象条件是大气污染形成的外因。不利的气象条件,比如静稳、小风、高湿以及逆温等,会在排放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导致更加严重的大气污染。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使大气层结更加稳定,加剧了重污染形成。
      污染防治须抓住煤炭、结构、交通、科研四方面
      目前,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全球仍居于高位,仍须较大幅度实施减排。同时,挥发性有机物、氨等排放尚需加大力度实施高效减排。要真正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霾,就必须在准确预判气象条件变化的基础上,规划和设计大气污染防控的方案,包括精细准确的重污染应对措施。
      具体而言,与会专家认为应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构建清洁煤供应体系,进一步推动煤炭高效清洁集中利用。有效控制煤炭消费规模,从调整终端能源结构入手,加强散煤治理。2030年,京津冀煤炭集约化利用提高到90%以上,力争京津冀2030年煤炭比重降至40%以下,农村散煤削减50%以上。
      二是结构减排和工程减排结合,推进工业烟气污染深度治理和超低排放控制。进一步优化主要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2020年基本淘汰钢铁、电力、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全面实施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控制工程。非电行业全面实现污染达标排放,择机提出特殊排放限值;推动钢铁、平板玻璃、水泥等行业全过程节能和烟气治理工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较2015年削减50%以上。
      三是全面实施轨道和公交都市战略,重塑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城市化进程中重塑节能减排、安全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鼓励绿色可持续的出行模式。构建 “车—油—路”一体化的移动源排放污染综合控制体系,重点开展道路柴油车、工程机械、船舶等关键柴油机领域的清洁化专项工程,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率先实施“清洁柴油机行动计划”。
      四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科学研究,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的系统科技支撑体系。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尽快率先启动京津冀环境综合整治重大工程的大气防治部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研发趋势预判、精细化防治方案、治理措施成本效益评估等关键技术,构建区域空气质量精准调控的一体化技术体系。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