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新增天然气应急储气罐,超20%建成区铺满“海绵”
新增天然气应急储气罐,超20%建成区铺满“海绵”
补短板堵漏洞,防灾保供添“韧劲”
日前,滨江LNG储配站储罐试水试验合格,投用后可保南京10天天然气应急所需。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一年来,城市建设围绕增强防灾减灾和安全保供能力,补短板、堵漏洞,南京城又多了几分“韧劲”。新建两朵储气“大蘑菇”,可应急保供10天
在江宁滨江开发区新洲八组的江边,两座高达30多米的“大蘑菇”十分显眼。这就是滨江LNG(液化天然气)应急调峰储配站一期项目,两朵“大蘑菇”是LNG常压低温储罐,储气能力3600万立方米(气态)。目前两座“大蘑菇”已完成主体工程,今年就将投入使用。一期项目建成后,储备的天然气可供南京应急使用10天左右。
随着天然气用户不断增长以及居民采暖设备大幅增加,南京市冬季最高峰时的天然气日使用量,已从10年前的不到300万立方米攀升至这个冬天的近500万立方米。着眼冬季用气高峰保供和日常应急所需,南京市自2008年开始筹建液化天然气储配站,经过多年改扩建,已建成投运LNG储配站7座,现状储气能力1104万立方米。滨江LNG应急调峰储配站两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储备的液化天然气可供南京应急使用1个月,同时还可与周边城市的管道企业“共享”,充分发挥南京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功能。
强化污水处理能力,实现跨区域调配
近年来,南京市通过探源截污、排口治理等一系列举措改善河道水质,但汛期如果出现暴雨和持续降雨,还是会出现污水经泵站和雨水排口下河的问题。为此,南京市不断强化污水处理能力。去年6月,高新北部污水处理厂正式通水,规划总处理规模达到每天15万吨,大大提升了江北新区北部片区的污水处理能级。年底,铁北污水处理厂扩建三期工程启动进水试运行,日处理能力扩大1倍,达到19.5万吨。
更重要的是,桥北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投用后,不仅可以增加区域污水处理能力,还可通过污水管道连通工程,对接城北污水处理厂,将城北系统约5万吨/日的污水调进来处理,补齐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的短板。今年,南京市将继续推动城南污水处理厂、八卦洲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厂新改建工程,并通过地下管网互通工程让更多污水处理实现跨区域调配。
2019年年底,南京市污水总处理能力为255万吨/日,到2020年已达到300万吨/日左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从2018年年底的33%提升至80%,其中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道路游园会“吸水”,超20%建成区铺满“海绵”
“海绵城市”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20年,在完成丁家庄保障房片区、江心洲2个省级试点基础上,南京市由点带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从市到区成立“海绵办”,市建委主导,在全省率先出台《南京市透水铺装建设与运行维护指南》等3项导则,进一步加强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针对王府大街、裕顺雅苑等居民反映强烈的积淹水问题,南京市将其纳入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完成14个积淹水片区改造工程;针对城市道路遇暴雨积水问题,在道路建设和环境整治中,让道路、绿地、游园变身成为一块块会吸水的“海绵”。至去年年底,南京市已基本实现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完成第一阶段目标,到2030年,这一指标将达到80%。
此外,去年南京市还完成了溧水区新水厂建设工程,完成供水管网新改建100公里;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主体结构12.3公里,全市管廊主体结构总里程超90公里;建成白鹭洲公园等16处应急避难场所;完成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一期工程、溧水区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工交付,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有效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
(编辑:韩语) |
-
2019年3月25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所属中国机械进出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