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石化 > 走进一线 >

    砾石山中筑“云康”

    2023-05-30 10:19 [走进一线]  来源于:中国石油报     作者:徐远震 尹静 金添
    导读:新疆轮台县阳霞镇,一条蜿蜒的山路穿越沟沟壑壑,伸向东方物探吐东二期三维项目。这就是云康路,名字来源于两名石油工人张云书和王康。 5月25日,吐东二期项目的工人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物探队来之前,这里根本没有路。 吐东项目位于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是
      新疆轮台县阳霞镇,一条蜿蜒的山路穿越沟沟壑壑,伸向东方物探吐东二期三维项目。这就是云康路,名字来源于两名石油工人——张云书和王康。
      5月25日,吐东二期项目的工人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物探队来之前,这里根本没有路。
      吐东项目位于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是库车天然气勘探战略接替区。进吐东二期项目作业,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难,那就是没有路。
      3月25日,钻井作业进入吐东二期项目的第一天,钻井工程中心四队队长王康在这里来来回回走了一天,愁得吃不下饭。通往作业区的绵延十几公里的路面支离破碎,可谓“地无三尺平”。一条十几年前当地人拉煤轧出的路,荒废多年,路基严重塌陷,山体垮塌落下的碎石掩埋了路面。这路,步行都费劲,拉设备的车肯定进不来。70套钻机,总重30多吨的装备要从这里进入,总不能靠人拉肩扛吧?
      设备进不来,将影响后续作业,整个工期也将严重滞后。
      “没有路,我们就自己修!”王康一跺脚,做出了这个决定。他带领20名员工,准备好钻机、编织袋、保险绳、钢钎就进山了。
      山地一队钻井组长张云书听说王康要修路,迅速组织了两台挖掘机和铲车前去支援。有了张云书的“机械部队”,修路的进度快了不少,但有很多地方,机械设备也无能为力。比如,路上一条4米宽的塌陷,十几米深,挖掘机和铲车根本无法施工。张云书和王康带领员工在路边打上钢钎,身系保险绳,把钻机抬到最低处钻孔,再用废钻杆打好固定桩当作卯榫,用石块搭路基框架,用麻袋装上泥土和小石头,一层一层做成路基。最深的一条沟,用了23根钻杆、200多个麻袋。
      修路不是他们分内的事,但没有人抱怨。手被钢钎磨破了,肩膀被抬杠压肿了,每天伴着浓浓的灰土,这些汉子们没有一个人退缩。
      他们不仅负责修路,还充当“侦察兵”。哪里可以接收到手机信号,哪里地基适合搭帐篷,他们都在地图上标注好,以备后续进入的各班组同事可以更安全地作业。
      历时15天,他们在荒山险壑中修出一条15公里的路。这条路,从张云书和王康名字中各取一个字,命名为“云康路”。
      在云康路修建的同时,两公里外的另一队人马也在做着同样的事。山地三队钻井技术员张世荣和钻井工程中心四队副队长刘江带着一队人从阳霞艾肯和库如勒艾肯之间的2号沟向作业现场进军。全程约40公里,耗时仅15天。这条从戈壁滩修到山体的路,也是用修路带头人的名字命名,叫“荣江路”。
      这两条路,极大地降低了项目的安全风险,以及时间成本和资金投入。简单估算,两条路为各工序上线抢回3至8天不等的作业时间,节约吊装等费用约350万元。
      “过去,这种荒山中的路都没有名字,但这一次,我们决定用带头修路员工的名字给路命名。”项目前指总指挥周鸣说,“物探工作的特性,决定了他们总是要扮演‘拓荒者’的角色。这是对‘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最好诠释。”
      正如周鸣所说,在没路的地方开路,是石油物探人的工作性质决定的。而在物探以外的地方,石油人修的路也不鲜见。塔里木沙漠公路几乎尽人皆知。石油人历时两年半,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里修出一条500多公里的公路。但很少有人知道,塔里木油田近年来累计建成33条油地共建道路,总长达2261公里。
      有时候,修路并不是为了工作。在新疆拜城,一条102公里的“油路”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之路”。在贵州习水,石油人用一条13.5公里的龙马公路,为6个村寨的村民打通了到县城的“出路”,圆了几代人走出大山看世界的梦想。
      作为一条有名字的路,云康路把石油人对路的情怀延伸到新的长度。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