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毫米”风波
“就差1毫米,还至于开个会?”2月1日,在管道一公司纳西里耶油库项目部的“1毫米”质量分析会上,员工们交头接耳。
纳西里耶油库项目是管道一公司近年来首次承建的国外大型储罐项目。管道一公司可是国内最早从事大型储罐施工的企业,叱咤储罐施工行业近40年,这次却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项目现场监理艾力是个地地道道的伊拉克人,经常和员工们在一起“侃大山”,但一提到工作,他就像是变了一个人:“李,这块壁板超出误差1毫米,得返工。”
小李鼻子差点气歪了:“3米长的钢板,吹口气都能长1毫米(钢板的热胀冷缩)。”但不管小李怎么解释,艾力就是坚持返工。员工们都认为艾力是在故意“刁难”。
艾力受雇于法国船级社(BV)。这家拥有180年历史的国际监理机构,其质量管理之严格是出了名的。艾力的严格正是源自于此。但是员工们不理解,各种负面情绪也冒了出来。
管道一公司纳西里耶油库项目经理马长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紧急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
“这里是全世界能源中心,是石油公司的竞技场。我们走出来,就要遵守这里的规则和竞争法则。这1毫米不是在我们手上,关键是在我们心里。我相信还没有中国管道工人达不到的质量标准……”马长宾的一番话,把参建员工们泄下去的劲又鼓了起来。
“别的公司能达到的,咱也能。”员工何宇带头表态,43名员工都铆足了劲头。
从这天起,项目部给员工们开了小灶。每天晚上利用40分钟休息时间组织质量小课堂,分析当天质量情况,组织学习法国船级社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由技术骨干传授控制质量误差的小窍门、小绝招,并对于易出现质量偏差的工序开展技术攻坚。
在施工现场,员工们就像开了“挂”一样,把看家的本事都拿了出来,测量、放线、切割……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他们要求±2毫米,我就要求自己把误差控制到±1毫米。不合格的,我主动返工。”铆工金晶说。
员工们纷纷对自己的工作开展自检,确保差错不出现在自己负责的工序中。同时,项目部也加强了对槽钢、角钢切割,桁架预制等几何尺寸的控制,对每个预制件进行100%外观、几何尺寸检查,并重点加强桁架、进出油管焊接质量管控。
“马经理,你找到‘阿拉丁神灯’了吗?”2月8日一大早,艾力就拉住了马长宾的胳膊。原来,他竟然连续7天没有发现一处质量违规,中国管道工人将切割距离奇迹般地控制在±1毫米之间。他特意增加了抽检频次,但是结果还是一样。
“哈哈,中国管道工人就是来书写‘神话’的。”项目经理马长宾说道。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