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AI+”推动生产“智慧”升级
中国石油网消息(特约记者 宋艺洲 通讯员 周雨晨 丁小琴)4月10日,一架搭载5G通信与AI视觉的复合翼无人机在长庆油田采气三厂苏里格第一天然气处理厂升空,以高分辨率扫描外输管道干线,排查隐患。当系统识别到距离管道15米外的挖掘机动土威胁时,三维坐标与应急预案瞬间推送至苏里格集输管理中心,将以往需要几个小时的处置流程压缩至15分钟。这是长庆油田利用AI技术提升油气生产质效的一个缩影。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AI技术正以迅猛之势重塑社会发展格局。长庆油田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积极拥抱科技浪潮,从油藏勘探到油气开采,再到经营管理,积极推动“AI+”,全力探索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新路径。
依托长庆数智云平台以及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算力资源,长庆油田率先完成6710亿参数的DeepSeek-R1大模型本地化部署,为油田数智化转型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DeepSeek-R1能够在海量数据中精准识别关键信息,让信息检索从‘大海捞针’变为‘按图索骥’,为复杂生产场景提供科学决策支持。”长庆油田数字和智能化事业部数据管理中心主任赵立峰介绍。
长庆油田RDMS平台(数字化油气藏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创新性地构建起“基础模型+领域知识+业务场景”三位一体的AI应用范式。平台采用开源框架,为后续集成通义千问、豆包、昆仑大模型等AI模型做好铺垫,同时还形成了覆盖油气藏勘探开发方案设计、油气生产动态分析、分析试验等专业场景的智能问答体系。这一融合在RDMS平台打通“数据孤岛”的基础上,唤醒了沉淀在勘探报告、成果报告、测试数据中的“知识矿藏”。
“这相当于给每个科研人员配备了一名‘小秘书’。”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数字化油藏研究中心主任姚卫华介绍,“指令一输入,系统便能迅速在海量的网页信息、期刊中提炼出要点,并整理成简讯,帮助科研人员快速掌握油田发展动态和行业最新科技进展,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长庆油田还积极探索油气生产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努力让人工智能的算力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助力。目前,长庆油田油气水井人工智能AI技术生产一体化决策平台已在多个业务领域实现智能化应用,与20余个采油气单位的3大领域深度融合,助力50余个岗位提质增效,有效盘活劳动用工,各项生产时率提升20%以上。
从顶层设计到一线实操,长庆油田全方位驱动观念转变。各单位围绕AI前沿技术开展专项培训,将培训课堂搬到实验室和生产现场,培养出大批AI应用能手。采气一厂开展“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培训,特邀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详细讲解人工智能的应用趋势,以及在生产场景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员工充分掌握AI在工作中的实操方法。采油一厂地质研究所启动“AI赋能计划”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实践,启动“智能注采优化系统”“智能油水层识别系统”等4项种子项目原型开发意向,全面推动人工AI智能技术与油藏勘探开发深度融合。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