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石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侧记
9月17日,在辽阳石化研究院中试基地,化工新材料高级专家陈颖正和下游客户进行技术交流,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PETG共聚酯产品指标。多年来,她在聚酯领域深耕不辍,让一个个创新的梦想发芽、开花、结果。
2018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阳石化,实地察看原油加工优化增效改造项目装置全貌和建设情况,与劳模和职工代表一一握手,勉励他们当好共和国“种子队”、国有企业“种子队”。陈颖便是劳模代表中的一员。从那时起,她梦想的种子就此埋下。
闯市场 举步维艰
2018年2月,春节前夕,陈颖和同事张健站在喧闹的深圳街头,心中却没有过年的喜悦。公司从2002年开始研发,历经15年摸索,在2017年成功产出的PETG共聚酯产品,却在闯市场中屡次碰壁、举步维艰。
PETG共聚酯是制造婴儿奶瓶、运动冷水壶的重要原料,随着近年来国内绿色消费升级,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但受技术和服务体系制约,这种原料曾被国外公司垄断了近20年。
“这趟不能白来。马上过年了,春节放假就见不着面了。”陈颖说。
为尽早把PETG共聚酯投放市场,她急切地想找到下游厂家试用。他们查到东莞有一家生产PETG片材的厂家。但由于对国产原料不了解,加上更换供货商会面临断货风险,对方存在顾虑。
经过多次沟通,对方终于同意见面。当面交流时才发现,产品主要指标虽然满足要求,但对标国外还有差距。这次之后,陈颖与客户持续对接、改进工艺,终于赢得了客户信任,打开了市场突破口。
播于技 结果于市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和殷切期望,给辽阳石化的科技工作者们带来巨大鼓舞,激励大家加速共聚酯关键技术应用攻关。2018年10月25日,中国石油聚酯技术中心在辽阳石化公司揭牌。
投“市”问路仍在继续。在东莞樟木头、常平塑料城等国内多个塑胶原料市场,陈颖和同事们融入“商贩”,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几句话就被打发出来是常事,脸皮薄,开发不了市场。”回忆起走街串巷推销共聚酯产品的经历,陈颖很是感慨。
诚心和信心打动了销售商。曾经拒绝交流的企业主动伸出橄榄枝。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辽阳石化的产品持续改进,逐渐达到与国际产品同等水平。
播种于技,结果于市。那一年,随着“小包卖”变“大包卖”“整车卖”,辽阳石化公司成为中国首家、世界第3个稳定量产PETG共聚酯的企业。
跨过“坎” “链”上发力
辽阳石化拥有完备的炼油、芳烃、聚酯、烯烃、尼龙产业链,这在全行业并不多见。然而,产强销弱,量大链短,化工新材料“质优难价优”等问题,困扰着这个传统炼化企业,妨碍它向更高端前进。
“跨过去就是门,跨不过去就是坎。”注重内涵发展才会找到正确路径。辽阳石化公司首席专家赵纯革见证了企业如何“聚焦特色,做好‘链’上文章”的探索之旅。
2022年,炼化转型升级进入新发展阶段。拓展PETG产业覆盖面,以“延链”打通从初级原料到终端产品全面供给的通道,NPG改性共聚酯、抗菌聚酯等新产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性能聚丙烯等新材料生产技术改进更迭,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价值创造力。
2023年,瞄准产业攻坚,着眼芳烃特色优势,以“补链”增强产业链发展韧性,推进芳烃全碳链高效低耗生产新技术研究,开发“三苯”等高附加值产品质量精准控制自有技术,完成生产线扩能改造,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2024年,在现有产业布局下,突出尼龙资源统筹优化,以“强链”满足差异化、精细化、高端化的市场需求,年产10万吨的尼龙66项目加速推进,特种尼龙制备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尼龙6C等技术研发再提速,努力从行业“跟跑”变“领跑”。
随着新一轮产业变革深入开展,“科技之种”在时代的沃土里生根发芽,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在辽阳石化,每分钟,有17吨原料完成上下游转化;每小时,有960吨产品走向市场;每一天,聚焦“专精特新”,多品类新材料与百姓生活交融。
当好国有企业“种子队”,是辽阳石化人的使命和担当。辽阳石化人以热情投身创业实践,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