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电力 > 电力要闻 >

    国网江苏电科院:创新技术破解GIS设备检测难题

    2025-10-07 13:06 [电力要闻]  来源于:盐城供电公司    作者: 盐 文
    导读:报载:最近,国网江苏电科院在500千伏旗杰变电站GIS设备局部放电检测中,首次融合应用外施振动与脉冲电流检测法,成功实现对设备内部金属微粒异物等隐蔽缺陷的精准识别,这一创新成果为电力设备检测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中,GIS(气体绝
    报载:最近,国网江苏电科院在500千伏旗杰变电站GIS设备局部放电检测中,首次融合应用外施振动与脉冲电流检测法,成功实现对设备内部金属微粒异物等隐蔽缺陷的精准识别,这一创新成果为电力设备检测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中,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设备的可靠性至关重要。然而,其内部的隐蔽缺陷如同潜藏的“定时炸弹”,给电力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局部放电检测作为评估GIS设备绝缘性能、发现潜在缺陷的关键手段,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但传统的超声波检测法灵敏度不足,对于金属微粒异物等产生的微弱放电信号常常“视而不见”,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设备检测需求。面对这一难题,国网江苏电科院自2024年起便踏上了技术革新之路。他们勇于挑战传统,提出外施振动与脉冲电流检测法结合的升级方案,并自主研发了配套的操作振动模拟装置。国网江苏电科院这种敢于突破、积极创新的精神,正是推动电力科技进步的强大动力,这一创新成果就是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力保障。

    在此次现场检测中,国网江苏电科院的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了新方法和新装置的优势。他们利用振动模拟装置对GIS设备气室外壁施加机械振动,巧妙地触发设备内部金属颗粒异物的振动和位移,使其暴露出高频电流信号等放电特征,再通过脉冲电流检测装置进行采集捕捉。这一过程犹如一场精密的“侦探行动”,让原本难以察觉的隐蔽缺陷无所遁形。而金属颗粒异物缺陷发现率提升至80%以上的显著成效,更是有力地证明了这一创新技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GIS设备作为电力传输和分配的核心部件,其内部隐蔽缺陷一旦引发故障,可能会导致大面积停电,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通过精准识别和及时处理这些缺陷,能够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率,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展望未来,国网江苏电科院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手段,为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电力系统将更加稳定、可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能源支撑。

    本网特约记者:盐文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