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让创新驱动企业发展
该厂一直以来深入贯彻国网公司和省公司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引领驱动战略,坚持探索创新举措,在创新管控新模式下,充分发挥工作室创新阵地作用和青年员工创新主体优势,让基层成为创新的“沃土”,走出了一条科技强企、科技兴企之路,实现了员工成长与提质增效共赢,为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增添“智慧”保障。 “为解决油流继电器接点抖动问题,小组多次试验逐渐减少舵板的面积,最终证实将舵板面积减少到原面积的2/3时。”这是张瑞勇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在2020年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交流活动上进行QC成果发布,并荣获此活动的特等奖,张瑞勇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2020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国优奖)。 近年来,“科技创新”成为该厂大会小会上的“热词”。许多职工都有切身体会,所辖的镜泊湖发电厂、莲花发电厂也掀起了“科技风”。吹响了“创新哨”,三个劳模工作室的成立,更是为创新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 2012年,徐洪涛劳模创新工作室获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首批批准成立,2015年又相继成立张瑞勇、姜秀宏工作室,并被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正式命名。张瑞勇、姜秀宏劳模创新工作室多次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三个创新工作室近年来共有18项QC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2项获得国家专利。目前张瑞勇劳模创新工作室正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创新工作室,为企业提质增效发挥更大作用。 创新之道,唯在育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在于人才的实力。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将打造人才,创新人才为已任,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着力培养思维敏捷、善于学习、乐于实践的青年员工,全力挖掘充满活力、积极创新的青年力量,打造培养青年创新骨干成员50余人。多名青年员工在全国水电质协等举办的我与团队共成长类的主题演讲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徐广璐、许松娜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如何在机组大修吊装转子过程中将重达140多吨的主轴与转轮整体吊出,同时能确保吊装过程中不发生滑脱。”这个问题一度成为困扰徐广璐的难题,作为生产一线的骨干力量,攻下一个个难关,啃下一个个“硬骨头”,已成为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经过夜以继日的研究、改进、调整,无数次与同行交流,查阅资料,他终于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创新获得了黑龙江省第二届青年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优秀奖。 提起许松娜,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这丫头行,有一股子钻劲。”许松娜自参加工作以来,就紧绷“学习弦”,牢记师傅传援的“多想、多做、多看,创新就是要多到现场,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理念,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与坚韧,她一步步成长为创新路上的佼佼者。2020年,由她主持的QC课题为《降低莲花发电厂主变冷却器故障次数》荣获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交流活动特等奖。 “想不到一个小小的支墩能解决大大的问题。”机械分场在机组大修过程中通过不断实践,通过将水轮机转子支墩摆放位置调整,不但确保了检修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更将原需4到6人进行的操作,只用一人即可完成,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如何减少工作时间与保证人身安全?”在莲花厂1号机大修中,电气分场电机班的员工们萌发了用检修平台代替搭设脚手架的想法,经过画图纸、探讨工艺与材料、安装调用,检修平台终于设计成功,为现场的检修生产提供了大助力。 近五年来,该厂先后有8项创新成果获得国优奖、17项成果获全国水电行业奖项,授权专利成果36项。2019年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高寒地区大中型水电站抗汽蚀抗冲刷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实现了省级科技成果奖“零”突破。 科技创新的土壤已经逐渐肥沃,更多的种子正在蓄势待发。数九寒天,雪花纷飞。零下26摄影度的气温也挡不徐洪涛创新工作室员工探索的脚印,从他们求真务实的谈吐上、果敢坚定的目光里不难看出:前路虽充满挑战,但他们坚信:“导电混凝土在高寒水电厂大坝伸缩缝上的应用”论证项目一定会取得成功!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