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煤炭 > 煤炭要闻 >

    煤炭未来4年去产能仍压力山大 煤电定量定价有望结束煤电顶牛

    2016-11-11 08:39 [煤炭要闻]  来源于:证券日报    作者:证券日报
    导读:在去产能的背景下,为了稳定煤价,煤电长协合同今后都有望以定量定价的模式进行 2016年是煤炭去产能第一年,2.5亿吨的煤炭去产能任务将在11月底完成。 尽管今年去产能速度超过预期,但根据规划,未来4年仍有7.5亿吨煤炭产能需要退出或重组。 日前,在发改委
    在去产能的背景下,为了稳定煤价,煤电长协合同今后都有望以定量定价的模式进行
     
    2016年是煤炭去产能第一年,2.5亿吨的煤炭去产能任务将在11月底完成。
     
    尽管今年去产能速度超过预期,但根据规划,未来4年仍有7.5亿吨煤炭产能需要退出或重组。
     
    日前,在发改委多管齐下控制煤价的背景下,神华、中煤、华电和国家电投4家大型煤电企业已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5500大卡动力煤的基础价为535元/吨,这个价格低于市场价。
     
    同时,与往年不同,在去产能的背景下,为了稳定煤价,煤电长协合同今后都有望以定量定价的模式来进行,这样两个行业可以实现收益共享,避免“跷跷板”现象。
     
    有分析师表示,这个价格对煤企和电企来说,都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而定量定价的模式也有望结束煤电顶牛。
     
    煤炭去产能仍压力山大
     
    今年是煤炭去产能的第一年,去产能效果也很明显,但从6月份以来,由于煤炭供应偏紧,煤价开始大涨。
     
    鉴于此,9月底,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适度增加部分先进产能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稳定供应的通知》,提出要适当增加安全高效先进产能释放,产能释放期限暂定为今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
     
    但随后进入冬季用煤高峰,煤炭仍旧供不应求,这也导致煤价持续上涨。
     
    11月9日,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表示,发改委正在研究要把先进产能的释放期限从原来到今年年底延长到今冬明春供暖期结束,相关文件很快就会印发。下一步有关部门还将根据供需形势变化,研究建立先进产能释放的长效机制。
     
    同时,许昆林还表示,近期的煤炭价格过快上涨,并不能说明去产能已经到位,煤炭去产能的决心不会动摇。煤价上涨是阶段性需求变化带来的。
     
    需要一提的是,政府在去年底提出,煤炭行业在2020年前去产能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截至9月底,煤炭行业已经完成去产能2亿吨,占全年目标的80%,超过市场预期。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到11月底,全国2.5亿吨的煤炭去产能任务也将完成。
     
    这也意味着在接下来的4年中,还有7.5亿吨煤炭产能需要退出或重组。
     
    “煤炭去产能只是开了个头,未来4年去产能仍旧压力山大。”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发改委也正在制定明年具体的去产能目标。
     
    定量定价有望结束煤电顶牛
     
    需要一提的是,随着煤炭去产能的进行,今年的煤电长协谈判也比往年容易一些。
     
    11月9日,神华、中煤、华电和国家电投4家大型煤电企业已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合同确定5500大卡动力煤的基础价为535元/吨,并在这个基础上参照市场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价格上下波动由双方合理分担的机制。
     
    中金公司分析师陈彦认为,535元/吨的价格基本符合之前对于明年煤价区间的判断,在这一价格水平下,煤矿企业的吨煤利润将回到2013年的水平,行业盈利面预计将超过60%。电厂方面,盈利也较目前显著改善,发电成本降至为0.25元/度左右(不含税)。
     
    “过去合同签订基本上是定量不定价,这次是定量又定价,过去的合同是一单一谈,现在这个合同基本上是一年以上,以后还会推进他们今后签5年、10年。”许昆林还表示,通过确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两个行业可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避免“跷跷板”现象。同时,有利于煤炭价格包括市场的稳定。
     
     
    长远来看,煤炭产能仍旧过剩。在去产能持续的背景下,煤价并不会处于高位。而与此同时,随着去产能的进行,煤价也有望维持在一定水平。
     
    金银岛(宁夏)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CEO刘宝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这段时间煤价上涨了,但煤企也知道应该保持在一个平衡状态,因为如果产能全部释放,由于供给远远超过需求,煤价一定是下行的。
     
    “随着煤价的上涨,煤企已经不是大面积亏损,电企也还没有亏损,这样的价格在双方都能承受的范围内,双方谈判的难度也不大。”他还如是认为。(记者 李春莲)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