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产业风险聚集,低价中标还需谨慎
当前风电设备招标市场异常吸引眼球,相关各方努力提升风电竞争力,通过以电力交易市场化推动产业发展。但在欣欣向荣的表象下,由低价中标引发的一些问题若隐若现。开发商为降低成本极力压低机组价格,整机商则在激烈竞争中采取超低价策略予以迎合。
一位风电经评专家透漏,近一年来2MW级机组市场均价已由4000元/kW降至3200元/kW左右,甚至出现低于3000元/kW的价格,降幅超过20%。原材料成本却在不断上涨,钢材同期涨幅高达30%左右。
此消彼长下,整个风电产业链正高度承压。不久前,某叶片企业公布其上半年业绩出现亏损,正是产品价格下降叠加大宗材料上涨所致。而近日则有排名靠前的整机商接连被媒体报出资金链紧张,集聚已久的风险渐有山雨欲来之势。
低价之殇,言犹在耳
从2008年开始的上一轮风电产业的大幅波动仍历历在目:在持续多年高速发展后,2011年的中国风电事故频发,中国风电开始进入一段漫长的寒冬期。
(资料图)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理事长杨校生回忆,那轮市场寒冬,市场上不规范、不公平、过度的低价竞争是主要原因。迫于市场竞争压力,整机商纷纷进行低价竞争,每千瓦价格由2008年的6000多元急速下降到2012年的3000多元,整机商缺少合理的利润空间,技术投入和良性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上述寒冬期对风电产业造成的影响,直到多年后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的后遗症。有整机商因彼时过分追求规模采用低价策略,而忽视设备质量,爆发出一系列质量事故;并且出现了资金链紧张乃至断裂情况,最终被市场所抛弃。有数据统计,上述寒冬期过后,中国具有批量交付能力的风电整机商数量锐减30%以上。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部分整机商丧失了质保服务与技术支持能力,导致低价购入的大量机组在发生质量问题后无法得到解决,使项目难以正常运营损失严重。即便开发商通过冲抵质保金挽回部分损失,但其仍需对这些低效资产运营15年以上。
一场寒冬的背后,折射出那一阶段风电发展中重规模、贪低价、轻质量的积弊。又一个五年过去了,风电机组价格再次大幅下降,风险积聚之下,风电产业再次进入盘整期。
风险集聚,谁应担责
随着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低价中标所连带的风险昭然若揭。知情人士透露,2016年至今,某高切变地区项目出现多台机组基础纵向开裂、塔底翻浆等问题,不得不一直限功率运行。2018年,同一制造商的机组则在河北与河南的两个项目,均出现叶片扫到塔筒出现断裂的事故。
分析,上述多个事故的发生原因殊路同归,均为设备技术质量堪忧所至。整机商在设计能力不足的前提下,为降低项目投资与设备生产成本,过度减少了塔筒与叶片原材料用量。
此前已有媒体曝光了有整机商为提高中标率,而大幅虚报发电量的情况。据专业人士测算,目前风电主流机型最大Cp值均在0.47以内,但如果将最大综合Cp值标注为0.5以上,则相当于虚报等效小时数100小时。在实际投标过程中,有整机商提供了超过0.52的Cp值,甚至是高于理论最高值0.593的Cp值。
“虽然设备在运营后无法达到这样的发电能力,但设备供应商已经通过虚报发电量实现了投标溢价,从而可以冲销一部分质保金。”一位了解实情的专业人士披露。
更有甚者,一些厂家为降低生产成本在产品配置上做文章。机组关键部件配置与型式认证时完全不同,部件供应商被更换。这不符合国家强制型式认证与电网公司要求,更遑论有任何质量保障。
此外,更大的隐忧则是,一些整机商为拿到项目而免遭淘汰,低于成本价销售机组。整体实力弱的整机商一旦出现资金链问题,必将给项目带来长期负面影响。
多重防范,行稳致远
资深的风电业内人士清楚,低价中标早已不是新鲜事,2010年前后相关问题就已屡现报端。所不同的是,产业发展的每一阶段所体现的问题与应对方式在不断转换与裂变。限于体制机制障碍,就现阶段而言低价中标似乎还很难被根治。投资者当然也不可能因噎废食,更好的方式则是通过优化管理对风险进行扼制,方能行稳致远。
据一位深谙风电开发之道的业内人士分析,针对现阶段低价中标的风险防范,可重点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关注合作方的诚信。在低价的诱惑面前,投资者更有必要清晰认识合作方,尤其是诚信度乃至经营情况。例如通过对其商务资信、信用评级、偿付能力等进行评估,综合判断其信用与经营水平。对于交付与认证配置一致性问题,更重要的则是过往经验如何应用到招标工作中。例如,通过对已运营项目进行后评估,建立合格守信的供应商名单,确定各厂家的相关参数,并将其应用到招标过程当中,而非简单依赖厂家承诺,则是更直接有效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另一方面是评估合作方能力。随着竞价上网政策的逐步落实,投资者必须由关注初始投资成本,向关注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转变,尤其是针对设备运维成本的管控价值凸显。基于对项目运营进行更长远的打算,风电开发商在选择合作方时有必要针对其进行制度性安排。那么,在选择合作方或进行招标时,对整机商技术质量能力的评价则可作为更优先考虑的因素,而非价格因素。并且,开发商也有必要对整机商在研发能力、实质性的担保能力、服务保障能力、抗风险能力等进行辨别,通过细化评估标准选好未来20年的同行者。
“仅考虑价格,而不考虑投标者的信用、有质量保障的商品或服务的合理成本和利润,不考虑后续的履约和售后,那么最低价中标就足以导致市场秩序癌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家钟伟认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行业风险快速聚集,竞价导致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的今天,保持对高品质和长期收益的追求,显得尤为可贵。
(编辑:东北亚) |
-
9月26日,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国家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