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写作杂文 >

    风机下的助学时光

    2017-03-01 09:23 [写作杂文]  来源于:华能集团    作者:华能集团
    导读:我支教的地方是云南省楚雄自治州南华县龙川镇的云台山小学。其实说起缘由,我们本不是专程去支教的。2013年7月,刚刚到新能源公司报到的我与几位新同事被安排到云台山风电项目参与基建工作。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每天上山、下山两点一线,几间板房、几样简单
      我支教的地方是云南省楚雄自治州南华县龙川镇的云台山小学。其实说起缘由,我们本不是专程去支教的。2013年7月,刚刚到新能源公司报到的我与几位新同事被安排到云台山风电项目参与基建工作。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每天上山、下山两点一线,几间板房、几样简单的办公设备便构成了我们日常的全部。工作之余,我们会去项目部附近的云台山小学打篮球。记得那时还是8月份,学校里一直空空荡荡,直到临近开学的一天傍晚,我们才遇见了第一位到校的老师。
     
      当时他正在打扫教室,看到我们和善地打了声招呼,随即又马不停蹄地把白天洗好的30床被子收回宿舍铺好,紧接着给院子里的蔬菜浇水、除草,等他忙完的时候天色已完全暗了下来。
     
      这位老师是当地人,1988年大学毕业后放弃留在城市的机会回到大山里,从最早的一师一校,到现在的4个年级、30名学生、2位老师。聊到这所学校一点点的变化,他都显得无比欣喜,但也透露出更多的无奈。“我是从山里走出来的,更知道这里需要什么。学生都是附近村里的,最小的才4岁。山路太危险了,学生就全部住宿学校。除了语文和数学能教,英语和其他的课我们也教不好。也来过不少老师,不久也都走了。教学水平比起镇上还是差得有些远。哎!”忽明忽暗的白炽灯下,我们记住了他说的这些话,还有那张被时间镌刻出道道沟坎的脸。他叫赵文保,一位在大山里坚守了31年的乡村教师。
     
      第二天,我们再去学校的时候已陆续有学生来报到了,手里提着大包小包、身上背着蔬菜、饭盒、柴火。“真像我小的时候”,一位同事哽咽了一句,随即上前帮学生把东西搬进宿舍。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下了班就到学校帮忙。大家和孩子们说起各自上学的经历,描绘着山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把自己想的到的知识都告诉他们,为他们解答风是怎样形成的,风机是怎样发电的……虽然这些知识离他们还很远,但我们希望给孩子们描绘出未来是什么模样。一听到这些,孩子们眼中就有光。
     
      渐渐地,在老师的同意下,我们试着每天晚上给孩子们上两节英语和科学课程。当地是少数民族,跟我们语言不通,从26个英文字母到简单的单词,很多时候还得老师帮着来回翻译。但即使这样,依然不妨碍夜晚的一个半钟头成为孩子们每天最期盼的时间。我们也由衷感受到了一种被需要被依赖的幸福感。
     
      那段时间,我把工作、支教、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常记录下来,制作成了微电影。我们的故事也被当地百姓和公司上下所知晓。后来,在同事们的组织、传递下,我们又相继在保山、石林项目所在地的学校开设了助教课程,更多的华能人加入到爱心助学的队伍中来。
     
      我时常在想,上天之于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或许并不公平。但只要我们的社会还拥有那些不忘初心、甘于坚守的人,那些不计得失、乐于奉献的人,那些纵然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传递美好的人,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们能够让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得到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文:新能源公司 王超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