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香中忆腊八
从前日起便开始降温,午餐时同事说:晚上还会降5至7度。我大声说好。她们诧异的看着我,我说,这才是冬天啊!
我怕冷,却喜欢在冷风中裹紧围巾疾步前行的感觉,那种匆匆,那种奔忙,觉得人生分分钟都充满了力量和希望。饭后散步时朋友说,今天腊八节哟。嗬,今天都腊八了呀?是呀,就要过年了,你以为呢。朋友打趣道。腊八,腊八,有多少年没有真正过了腊八节了啊。突然想起午餐时餐桌上今年冬天第一次出现的腊肉,不是同事带来给大家打牙祭的,而是食堂的大姐记得过节买来应景吃的。腊八节的腊肉,是真香啊……
世上的香气很多,我爱腊梅的清香,可是终究清冷,香气中带着让人为之一颤的清冽,只可嗅,却亲近不得——太过清高,简直不食人间烟火。相比较而言,我爱闻做菜的菜香,而菜香中煮腊肉香肠的味道,真是充满了家和温馨的味道。于是,在腊梅散开的小区,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到了若干年前,在农村读小学时度过的一个个腊八节。
我所在的农村是南部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那里没有工业,农业也不算发达,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歇。除了种地种田,家里的副业便是养上一两头猪或养点鸡鸭。冬至过后,杀猪声此起彼伏。不多日,家家阁楼的挂杆上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腊肉、排骨、香肠等腊货。不到过年或来了重要的客人,这些东西是轻易不会吃的——大人常说:还没过年呢,现在吃了,二天吃啥?其实大人说的都是实情,农村不比城镇,天天都有猪肉卖,尤其到了第二年的农忙季节,小猪还未长成,农活忙,想买肉是很难的。而家里还要应付大半年的人来客往、春播秋收的伙食安排,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饮,节俭才是惟一的办法。象我们这样馋嘴的小孩,常常站在自家的挂肉杆下望肉兴叹,有时从左到右的数下腊肉的块数,香肠的节数,数完了,觉得还是多大的一个数字,但暗暗的满足了——嗯,好吧,留着过年吃。
但是腊八节的到来却是个美丽的意外。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中国汉族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据《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其意义一是庆祝丰收,二是合聚万物、调和生灵之意。但我们农村的人没那么多讲究,只知道这是一个节日,可以打牙祭的节日。大人们会提前一天把各种腊货都切上一点,自产自销的各种豆子也抓上一点用水浸泡。第二天十点过,家家便生火熬制腊八粥,中午时分,浓郁的白色香气便在黑瓦房顶上飘荡。
今日放学的我们,不再象以往那样总在路上嬉戏游荡。从昨日亲眼见到妈妈爬上凳子去割腊肉的那一刻时,小孩子便进入了过年的开心模式,连平时觉得异常乏味的数学今日也顺眼了许多,平时对我们严厉的老师今日似乎也和蔼了许多。总之,天是蓝的,花是美的,鸟儿是歌唱的,生活是美好的——腊八粥,也必须是香喷喷的!
是的,必须香喷喷,它也从没有哪一年让我们失望过!饱餐后的孩子们总是急不可待的又上学去,只是兜里多了些东西。是什么呢?秋玉同学揣的是干胡豆,小翠同学是炒花生,小芳同学是炒豌豆,一时间,你尝着我家的胡豆,我夸着你家的花生,上课前夕的这个小小聚会,简直是孩子们的美食会,实在妙不可言。与其说,我怀念的是腊八粥,倒不如说我怀念的是那一段物质贫乏,但精神快乐指数爆表的时光。
尽管时过境迁,可我仍然依稀记得那群扎着小辫的姑娘们在学校的操场上、在过道上跳皮筋的欢快的身影。因为想念和怀念,去年冬天回老家后我专门去了阔别多年的小学。小学早已破败,仅有的两间教室一间铁锁把门,一间成了乡人供神灯的地方。想当初,这学校可是我们两个班的孩子从自家带来锤子,到处拾瓦片,石块敲碎后帮忙修起来的,真是流年似水,岁月匆匆啊!听说已有八年不招生了,这是农村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带来的必然结果。学校四周林木参天,曾经眼中的大池塘、大花园、大操场今日看来是如此之小,小得让人嗤鼻。遥望四周,我还能看到多年前的自己在池塘边洗小统靴,在操场上跳远,在过道上跳房子,啊,我那美好而快乐的岁月啊,多象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歌谣,六年来,一直在山间瞭亮的回荡。
只是,曾和我们一同成长的小树早已成了参天之材,我呢?望着熟悉不过的校园,我又情何以堪呢?老家的院子也破败了,我从前住的屋子早已夷为平地,婆婆爷爷曾经的屋子早也残垣败壁,摇摇欲坠。曾经那个鸡飞狗叫、人声喧嚣的院子啊,再也找不到回不去了。
我怀念腊八,大约真正怀念的是13年的乡音、乡俗、乡情吧,以及那段再也回不去的光阴……
本网通讯员:谢佩希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