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荒漠中的“急行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代大诗人王维曾对这片土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额济纳旗,地处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端。地貌以戈壁荒漠为主,冬季严寒,夏季酷热,风沙肆虐,堪称无人区,环境极度恶劣。各种资源匮乏,尤其是对工程影响较大的水、电资源极其短缺。然而今天在这片土地上,有一支骁勇善战、屡立奇勋的铁军团队正在建设京新高速公路。他们是一群不畏艰险、善于创新的人,他们是一群为企业发展而勇于拼搏、甘愿奉献青春的人,他们因施工速度快,被誉为“大漠中的急行军”。 京新高速公路临河至白疙瘩段位于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境内,该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第六条放射线(北京至乌鲁木齐)的一部分,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高速公路网“8 横 9 纵 8 支 8 环线”第八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连接内蒙古西北部、甘肃北部和新疆最为便捷的公路通道。项目起点位于京藏高速公路临河互通立交西 2.5 公里处,与已建的京藏高速公路相接,经陕坝、青山、敖伦布拉格、乌力吉、苏宏图、雅干、额济纳旗、路井,止于白疙瘩(蒙甘界),接甘肃省拟建的白疙瘩(蒙甘界)至明水(甘新界)高速公路,全长 930.558km。中铁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2标第七项目部(中铁七局三公司),线路长度40.701公里,总造价为4.67亿元,该项目部施工速度快,在大漠中急行军的秘技有三。 急行军秘技一:降服水电短缺“拦路虎” 2015年1月20日,项目进场。中铁七局三公司高度重视该项目的建设,将该工程列为公司管理的重点。为了出色地完成施工任务,在公司统一协调下很快组织了强有力的现场管理机构,从全公司范围内精挑细选组成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项目团队。其中,40岁出头的项目经理杨哲江参加工作20多年来,常年在西北地区从事施工管理工作,有着丰富组织施工生产的经验。他先后完成了新疆奎克高速公路、甘肃兰州中马铁路、贵阳金马路的施工任务,并且号称专啃硬骨头的“先遣队员”,多次出色的完成急难险重施工任务。 杨经理来不及拍掉贵阳金马路建设的尘土,带着责任与梦想,在京新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上摸爬滚打。作为首批进场人员之一,他带领大家迅速开展项目前期调查和项目策划,对施工管段范围内的施工条件、水源、物资通道、通讯电力、乡土民风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施工前期调查,及时召开临建工程建设讨论会,针对项目施工难点制定相应的措施。对于京新高速公路建设来说,“水”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拦路虎”。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得不到保证,一切都无从谈起,必须尽快解决缺水这一难题。他积极和当地牧民联系,发现距离项目部3公里的荧石矿及40公里外的天鹅湖是可以利用的水资源,他立即和矿区领导沟通,谈妥后,雇佣大型罐车每天往项目部和现场拉水,终于解决了施工用水难题。 几个月后,总包部为了保证各项目施工不受影响,安装了地下通水管。有一天晚上2点多,项目副经理陈赅刚从工地回来准备休息,工地上突然来电话,说通水管阀出现故障。陈经理听了二话没说,披上衣服喊上修理工,立即赶赴事发现场进行抢修。他对大家说:“水是一切工作的起点,乃重中之重,如果供应不上,第七至第三项目部都得停工,所以一刻也耽搁不得。”抢修完,东边的天也亮了,想到避免了一场损失,他疲倦地笑了,回到项目部,简单洗了把脸,吃过早餐就又去工地组织施工去了。总包部得知情况,对他大加赞扬,相邻几个项目部也亲切的称他是“水司令”。项目争分夺秒完成临建施工,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项目领导班子鼓励大家,不要退缩,办法总比困难多,仅用40多天就完成了项目临建工程,为工程主体施工顺利开展创造了先决条件。项目围绕公司和总包部制定的年度总体工作计划,把握施工生产的黄金季节,详细部署业主制定的“四大战役”劳动竞赛目标。进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掀起了大干高潮,每天召开生产碰头会雷打不动,严格落实每一项倒排工期节点目标,根据调度每天统计的考核完成情况,分析总结影响因素并改进。杨经理常对大家要求:“工期固然紧迫,但是必须以确保安全质量为前提。”为了确保质量优良,项目部增设专职质量总监一名,负责全管段的质量卡控。副经理陈赅对质量检查非常严格,质量总监检查后他还经常要抽查。有一次他发现桥面铺装上出现细小的裂纹,立即安排工人重新进行收面,并覆盖土工保湿膜,养护7天,保证了桥面铺装混凝土的质量。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取得了一系列佳绩:2015年6月28日,全线首家路基交验;2015年7月10日,全线首家底基层试验段开始摊铺;2015年8月21日,全线首家路面基层试验段开始摊铺;2015年9月22日,全线首家路面沥青下面层试验段开始摊铺。每项工程质量优良,安全“零事故”,每项节点目标始终保持着“排头兵”,在全线劳动竞赛中共获得7次第一名。 急行军秘技二:头脑风暴集思优方案 项目一进场,项目总工田渭军就创建了“杨哲江劳模创新工作室”,将主要管理技术骨干纳入工作室,大家通过集思广益,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达到促进生产进度、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路面施工中,最初是采用现场洒水拌料,施工用水较大,经过讨论,改进为在拌合站闷料的方法,这样既节约了施工用水,同时还提高了混合料拌合的质量,有效的降低了施工成本;在对混凝土结构物进行养生时,原采用混凝土表面洒水养护,养护效果不佳,改进为用土工布及塑料膜对混凝土结构物包裹一层,在上面放置大桶(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养护,养护效果好,节约用水,降低了成本;对土路肩的施工顺序进行了调整,原来是先施工水温层,之后施工土路肩,改进为先施工土路肩,再施工水稳层,利用旧摊铺机改造为滑模机,效率高,质量好,线性平顺,对进度、质量、成本方面均起到较大的作用;改进路缘石预制安装工艺为滑模法施工,速度快,质量好。项目部还成立了科研攻关小组,与兰州交通大学合作,进行《沙漠地区恶劣环境下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研究》、《改性沥青的优化》等课题科技攻关,取得显著成效。 急行军秘技三:以情留人聚力促生产 项目刚开始进场时,很多人面对当地风沙大、缺水干燥的恶劣自然环境心存畏惧,有的人选择离开,工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项目领导清醒地意识到,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施工,后勤补给跟不上,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在项目部临建筹备会上就明确提出了:“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任何工作都要以是否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和承受能力为前提;必须遵循高标准原则,任何工作都要把后勤供给是否正常作为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根本所在来认识;必须遵循超前谋划原则,任何工作都要把当地交通、物流、资源、环境等特殊情况作为工作安排的总依据”。 水电接通了,员工食宿设施建设好了,医务室、活动室建起来了,物资储备妥当了,员工生活条件有保障了,工地上的活也迅速展开了……这都源于“三个必须”总原则对生命至高无上的敬畏。 有一天早上,46岁的领工员李高猛起床后发现牙龈肿的厉害,疼痛难忍,但是还是坚持到工地,被项目副经理陈赅发现了,他立即安排车辆送李高猛去看病,李领工说:“没事,挺挺就过去了。”“身体重要,有病一定要抓紧医治。”陈经理焦急地说。“工地上这么多挖机、平地机,都要人招呼着啊,一刻也离不开人。”老李还是不放心工地。“老李,赶紧去看病,现场我来盯着,你放心吧。”陈经理坚决的说。大家都说,陈经理人好,拿工友当兄弟,工地上没有人不听他的。 项目部通过自建核心作业层,对待农民工推行“五同”政策。为了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项目书记白稳超让厨师变着花样给大家做菜,提高食堂服务质量;经常将水果和饮料、绿豆汤和藿香正气水送到工地;每年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体检;定期给大家过集体生日;节日举行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积极开展“三面旗帜”进班组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号、青年安全监督岗在施工生产中的助力作用。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的年轻人朝气蓬勃,团结奋进,项目团支部获得了“中国中铁五四红旗团支部”、项目部获得京铁总包部新闻宣传先进项目等荣誉。 开工以来,中铁京新高速将士扎根在施工一线,坚守在祖国的边防线。技术人员每天白天测量放线,晚上整理资料,经常加班到晚上一二点,有时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施工,晚上打着手电加班测量放线。试验室主任张德海,每天加班加点,做试验,搞检测,严格把关。物资部部长尹海军,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四处寻料源,天天追运输,一天只睡几个小时,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经常是半夜两三点还在外边打电话,一天要打几百个电话,人上火了,嗓子哑了,连话都说不出来。领工员李高猛,每天从早忙到晚,每天中午在工地吃饭,晚上继续加班到十来点。风沙中,几双鞋全都穿坏了,忙的连理发、买鞋的时间也没有,经理看不过去,亲自买了三双鞋送给他…… 目前,中铁京新高速公路项目全体员工正以“风沙大干劲更大”的精神向京新高速临白段开通目标冲刺,预计6月底将全面完成该段主体施工任务。 本网特约记者 常魁星 通讯员 董志振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