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剖麻雀”到“庖丁解牛”
先看“解剖麻雀”。常言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意是,麻雀在体量上虽然不及雄鹰不及大雁,但鸟类同属肌理并无大异。当麻雀生病时,抓住它,解剖它,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进而排查全部病态麻雀,之后,可由一只麻雀的起飞,带动一群鸟儿的奋飞。革命领袖毛泽东喜欢用“解剖麻雀”法研究问题,正是基于这一点,从具体问题入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最终可以有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
再说“庖丁解牛”。魏国,一位丁姓厨师为梁惠王宰牛,他那似乎合着音律的宰牛技艺,让梁惠王啧啧称赞:你的技术咋会这么高明?丁大厨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三年时间与牛拳脚“厮磨”,丁大厨现见牛已不是牛,而是牛的血脉肌理。所以,即使遇到筋骨交错,他也能用精神与牛接触,刀起刀落间,一头牛哗啦啦的骨肉分离……这个故事寓意我们,只要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不管世事如何纷繁复杂,都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温故有利于纳新。把二者强扭一起,并非提议拿上牛刀去解剖麻雀,老话说“杀鸡焉用牛刀”,何况麻雀乎?“解剖麻雀”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庖丁解牛”代表了一种执念的匠心精神,我们凡事先要走对路子,后有责任担当用了心思,那么,还有比脚更长的路吗?
分析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以“解剖麻雀”方法剖析根源,不难发现个中原由——工作落实出现“肠梗阻”,执行过程出现“肌无力”,责任意识出现“精神性缺钙”……凡此种种大小病症,概因出于自身业已习惯的“养尊处优”,缺少持之以恒的强身健体,缺乏持续不断的养料补给,没能与时俱进调节工作节奏和精神状态,长此以往,造成自身免疫力低下,难以抵御哪怕是一点点的风吹草动。
是病就得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美好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么,如何在这个新时代“小试牛刀”,展示新作为新担当?这就需要“庖丁解牛”的匠心精神。
2000多年前的魏国,农耕社会的一个匠人,这位丁大厨凭借个人的追求,探究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精神与牛相见,宰起牛来游刃有余,“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回到当下,我们朝夕面对的是机、电、炉主体及辅属设备,面对的是企业管理基础层面的具体业务。我们大多数都有高等院校的专业学习经历,也有或多少的生产实践摸爬滚打。那么,对于相关系统、流程和原理,我们是否如庖丁一样知其然并其知所以然?是否如庖丁一样“板凳宁坐三年冷”来探究事物内在规律?是否有庖丁一样的“超过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的匠心执念?不尽然。恰恰是因为一知半解、浅尝辄止,我们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充分,对系统原理研究不够,没有叫得的“一招先”和拿手绝活,在处理应急事件和棘手问题时表现束手无策,甚至一些常识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应对新形势新环境的“管”和“理”暴露出许多不适应。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哪有什么一蹴而就的成功,所有厉害的人一直都很努力。千万不要在奋斗的年代选择安逸,不要在拼搏的年龄轻言放弃!慢下来,静下心,务实学学真本领,奋进练就硬功夫,持续的积累、深耕、创新,做事自然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