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去产能应持续推进
“当前,为促使煤炭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政府为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构建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最为关键。”
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吕红星
据报道,前三季度煤炭行业去产能顺利推进,截至9月底,退出产能已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的80%以上。通过退出煤炭产能、减量化生产、治理违法违规煤矿等三大手段,国内煤炭产量出现大幅下降。
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原煤产量为27696万吨,环比减少112万吨或0.4%,同比减少12.8%,降幅较8月扩大1.1个百分点。今年1-9月,全国原煤累计产量共计244164万吨,同比减少11.9%。
不同的市场环境,去产能的主要手段不同
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表示,9月份以来,国务院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协调重大问题,部际联席会议指导督促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推动去产能工作。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截至9月底,钢铁、煤炭两个行业退出产能均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的80%以上,部分地区和中央企业已经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按照目前的工作进度,2016年全国钢铁煤炭过剩产能退出任务有望提前完成。
随着去产能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近期煤炭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升。
“从2016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较快回升,截至目前的上涨幅度已经超过了55%,去产能成效较为明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健奇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据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海运煤炭运价指数 (OCFI)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报告期,国内海上煤炭运价继续上涨,11月1日的运价指数报收于1159.02点,比10月25日上涨了73.83点,涨幅为6.80%。具体到部分主要船型和航线,11月1日与10月25日相比,秦皇岛至广州航线5-6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上涨3.4元/吨至52.2元/吨;秦皇岛至上海航线4-5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上涨1.9元/吨至43.5元/吨;秦皇岛至张家港航线2-3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上涨3.5元/吨至49.4元/吨。
周健奇认为,我国煤炭行业在2011年至2015年进入下行期,从2016年开始进入行业回暖期。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煤炭去产能的主要手段并不相同。在下行期,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期间,煤炭行业在行政计划的调控下化解过剩产能5.6亿吨,但大量煤炭企业在市场需求快速下滑以及环保和安全等标准不断提升的作用下主动退出市场或削减产量,而且主动退出或减产所涉及的产能量更大。在回暖期,行政手段发挥了主要作用。煤炭市场供应趋紧后,煤炭企业的复产愿望较强,但国家行政调控的力度也在加大,包括削减产能和控制产量。2016年前三季度,国内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2.3%,降幅与去年同期相比收窄2.3个百分点。但煤炭产量却同比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降幅与去年同期相比扩大了约6个百分点。
坚持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不能变
煤炭价格上涨原本是去产能最明显的表现,但煤价的持续上涨却引发部分企业的复产浪潮,这也给煤炭去产能增添了一些变数。
对此,国家发改委网站称,从大的供需关系来看,我国煤炭产能严重过剩、供大于求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将有所回落,特别是随着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煤炭的市场需求很难有绝对增长的空间。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预期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量最多41亿吨。目前,全国各类煤矿产能总规模全部形成有可能超出60亿吨,扣除净进口2亿吨,国内煤炭的市场空间仅在34亿-36亿吨。因此,煤炭去产能、控产量不仅信心不容动摇,力度也不能减弱,否则,煤炭价格有可能再度下滑,煤炭行业的脱困发展将难以实现。
此外,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做好煤炭产能置换指标交易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再度明确从今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确实需要新建煤矿的将一律实行减量置换。
由此可见,去产能并没有因煤炭价格暂时上涨而动摇。
“行政调控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今后还应坚持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形势的好转缓解了煤炭企业的经营压力却与去产能相矛盾。市场供不应求,企业要求复产,相关政府部门也在调整控制产量的策略。从整体来看,我国煤炭市场依然存在总量过剩的压力,行业的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去产能的计划应该持续推进。”周健奇表示。
在周健奇看来,以行政手段为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机制的良性运行。
“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具备了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作用的基本条件。市场机制在市场下行期的作用也很明显。今后的政策重点在于,政府制定严格的去落后产能、低效产能的计划和标准,将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相结合,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周健奇表示。
周健奇进一步指出,煤炭、钢铁属于上下游行业,计划调控市场引起的煤价上涨并不能真实反映市场的需求状况,虽然有助于煤炭市场回暖,但不利于市场形成新常态下的合理供需结构,会对上下游产业产生影响,对钢铁产业就是如此。原煤供应趋紧,影响了焦炭的供应,提升了钢铁企业成本,抵消了钢材价格上涨的利好。因此,政府计划很难把握好市场的度,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才是解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问题的关键。调控煤炭市场,并不是调整煤炭企业产量那么简单。而且,钢铁企业、煤炭企业都是市场微观主体,具有平等的市场地位,不能从让一个行业为另一个行业让利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根本上还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
构建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最为关键
有观点认为,煤炭价格之所以出现大幅回升,主要是由于在当前去产能的背景下,整个煤矿行业减量生产,再加上当前又是供暖季,不少大型热企等用煤大户对煤炭的需求量超过了煤炭的供给量,才导致了煤炭价格的上扬。
“当前煤炭价格过快上涨的前提是国民经济的整体趋稳、向好,主要原因在于煤炭市场供应量的下降幅度小于市场需求下降的收窄程度。”周健奇表示。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曾表示,目前即将进入备冬储煤时期,近日部际联席会议与有关地区、有关行业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加紧对煤炭供需形势和价格走势进行会商和研判,研究提出针对性措施,“从供需形势看,我国煤炭产能严重过剩、供大于求的趋势目前没有根本改变。当前出现的煤炭价格过快上涨,缺少市场基础,也不可持续。煤炭供应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将有所回落,特别是随着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煤炭的市场需求很难有绝对的增长空间。”
在周健奇看来,上涨趋势能否持续,要看三个方面:中国经济基本面、下游需求状况以及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的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煤炭下游需求还没有明显回升迹象、行业本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刚启动,因此市场还处于再平衡阶段。煤价当前的较快上涨的确缺乏有力的支撑。但经济整体毕竟开始趋稳,接下来应着重进行结构优化,同时严格执行去产能计划和标准监管,重点在于落后、低效产能。
“当前,为促使煤炭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政府为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构建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最为关键。”周健奇强调。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