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能源时评 >

    【深度评论】煤炭限产涨价不是供给侧改革

    2016-08-31 09:59 [能源时评]  来源于: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    作者: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
    导读:从4月份开始,煤炭价格开始走出底谷,无论是炼焦煤价格还是动力煤价格都走出了一轮不断上涨的行情。截止8月24日环渤海动力煤指数收于476元/吨,较年初上涨了105元/吨,幅度达到28.3%。炼焦煤价格多数上涨150180元/吨,主流品种上涨幅度达到25%以上。煤炭价格
    从4月份开始,煤炭价格开始走出底谷,无论是炼焦煤价格还是动力煤价格都走出了一轮不断上涨的行情。截止8月24日环渤海动力煤指数收于476元/吨,较年初上涨了105元/吨,幅度达到28.3%。炼焦煤价格多数上涨150—180元/吨,主流品种上涨幅度达到25%以上。煤炭价格上涨,用户需求增加,经过4年之后的极度低迷,煤炭销售迎来了久违的车水马龙景象。似乎供给侧改革在煤炭行业得到了充分的印证;煤价上涨,似乎煤矿好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市场向好,好像煤矿的管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效益提升,先前进行的煤矿改制又放到了脑后。但笔者仔细观察和分析,认为限产并不是供给侧改革,不能解决煤矿的根本问题,而涨价也不意味煤矿管理有着良好的改观。
    限制生产天数,并不是长久之计。2016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也首提煤炭、钢铁的供给侧改革。产能过剩的顽疾并非一日形成的。所以供给侧改革是一顼系统性工作,需要政府、企业、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并不会一蹴而就。煤炭企业面对困难,也开始制定诸如降低成本、减少冗员、分流辅业等方案,但276天生产的方案出台,改变了市场走向,很多企业也就重回了老路,停滞了有效的改革措施,供给侧改革并未有更大的动作。可以肯定的讲,这次限产并不是煤矿的自觉行动,而是在行政命令或政府严格管控下实现的,这根本就没有触及到供给侧改革,如果这也算改革,对钢铁限产、对焦化限产、对水泥限产,不就是完成了供给侧改革吗?国家管理层一纸文件就可以办得到的事,还要搞那么多配套措施干什么?显然,问题没那么简单。这种人为限产造成的产品短缺不是长久之计,只是缓和当前供需矛盾的权宜之计。
    一刀切的限产只是有效的去库存,而人为地消弱了市场主导作用。目前国家管理层面推动的煤炭行业“276个工作日”,以此缩减所有生产煤矿的产能(产量)的16%来生产的。限产可以马上起到减少供给、降低库存的作用。但是,限产也是一刀切的方式,无论优质资源还是劣质资源、无论畅销品种还是滞销品种、无论是赢利煤矿还是亏损煤矿,一律按这个要求生产,这其实是保护了落后产能和劣质资产。煤炭企业集团一般有多对矿井,有的资源好、产品价值高,但因限产不能多出煤。有的劣质品种,甚至亏损也不一定少出煤,很难做到优胜劣汰。所以,对单独一个矿来核定限定产能,人为消弱了市场的作用,并不科学肯定也不会长期实施。最近有传言,生产天数可能要增加到330天,无论是真是假,最终限产的主导机制应回归市场,交给市场。煤炭企业应该利用市场的有利时机,深入地推动改革,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因市场向好而放弃供给侧改革,企业将来生存仍会艰难。公平竞争,淘汰落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才是正常的市场规则。煤矿的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用人管理等方面,多少年来,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试看,在用人方面有多少人是通过社会公开招聘进入岗位的?在企业内部,有多少职位是通过公平竞选来选拔人才的?2000年期间进行的“三项制度”改革,有多少半途而废了?就煤炭销售而言,这些年面对市场变化也少有新的套路。供求紧张,就坐等客户上门,办煤则要找领导批条子。市场不好,就让销售人员盲目开发,但又不愿意付出代价;市场好了,好不容易开发的外部市场又要收回来。回想一下,这种市场轮回不是一直在煤炭市场重演吗?而且可以肯定地讲,如果不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革,忽略了煤炭供给侧改革的深层次以及煤矿的内部管理问题,煤炭企业仍难逃市场的轮回。
    不能退出落后产能,供给侧改革是不成功的。曾经煤价卖不过土豆、钢材卖不过白菜价成为市场的笑谈。但今年钢材、焦炭市场可能又要打上暴利标签。煤炭价格也在一路上涨中卖过了土豆价。但我们看到一旦市场转机,落后产能便死灰复燃,也就是说落后产能根本就没有真正的从市场上消失,该置换的没有被置换、该退出的没有退出、该核减的没有核减,落后产能、无效资产不能有效退出,随着市场的升温,这些产能非常容易恢复并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更有煤炭上市公司,粉饰业绩给母公司甩包袱,但甩得了包袱能甩得了亏损吗?好看的报表可以掩盖业绩黑洞,但不能解决煤炭行业的根本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并不是靠国家行政手段和政府规定限产这么简单。把限产说成是供给侧改革,是对供给侧改革的误读。煤炭企业面对市场变化,特别是应该利用市场向好的有利时机,推动和深化供给侧改革,不要被目前的价格上涨,供求紧张而一叶障目。因为那并不你改革的成果。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