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环境 > 节能减排 >

    中国公布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 做气候治理的行动派

    2021-11-09 10:35 [节能减排]  来源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管筱璞 柴雅欣
    导读:1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下文称《意见》)单行本开始全国发行。《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人类
    1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下文称《意见》)单行本开始全国发行。《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
    与此同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如果说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关乎意愿与承诺,那这一次则关乎落实承诺的具体行动。加强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尽快落实减排承诺,已是迫在眉睫的生存选择。
    《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后首次召开缔约方大会,能否落实已承诺减排目标等成为焦点
    受疫情影响,原计划去年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推迟到了今年。这也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后召开的首次缔约方大会,对推动全球气候多边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并开放签署。在这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中,各缔约方同意“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以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险干扰。从1995年开始,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每年举行。2015年,《巴黎协定》达成,提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如何全面有效实施《巴黎协定》、各方能否落实已承诺的减排目标、发达国家能否兑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支持等,是本届大会磋商讨论的焦点。更重要的是,这次大会能否推动将目标转化为落实的政策、措施和具体行动,避免把提出目标变成空喊口号。
    “国际社会要把完成协定实施细则谈判,特别是完成第六条等实施细则核心遗留问题作为大会的重点任务。”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接受采访时说,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高度关切的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等问题没有取得有效进展。在《巴黎协定》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背景下,这些问题事关政治互信和发展中国家采取气候行动的现实能力,国际社会期待大会作出安排。
    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下文称“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理念、国家战略、历史性变化以及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合作等情况。
    白皮书中提到,气候变化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影响。全球变暖正在影响地球上每一个地区,其中许多变化不可逆转,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对全球粮食、水、生态、能源、基础设施以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长期重大威胁,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当天,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关于“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的临时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已达新高,而这种增长在2021年还在继续。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洋首先面临严峻的升温问题,目前海洋上层2000米深度水域温度已达新纪录。由于每年吸收约23%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海洋正因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而不断酸化,这也导致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温室气体浓度问题陷入恶性循环。
    冰川和冰盖的情况也不乐观。报告警告说,今年7月上半月,整个北极地区海冰范围达到历史最低点;2013年至2021年平均每年海平面上升4.4毫米,速度是1993至2002年间的两倍。
    “我们呼吁各国政要采取行动,将2021年标记为世界最终改变方向的一年。”9月6日,包括《柳叶刀》在内的全球233家期刊发表联合社论称,全球温度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升高1.5摄氏度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丧失,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灾难性危害,且无法逆转。
    气候变化问题事关人类共同命运,中国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你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危机吗?”
    来自50个国家超过77万受访者回答了“是”。
    今年年初,联合国公布了迄今为止关于气候变化最大规模的民调结果,多数受访者认可气候变化已是全球性危机。
    共识已经达成,国际社会合力应对挑战的意愿和动力也在上升。当务之急是要兑现承诺,拿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
    资金支持,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之一。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国家集体承诺,在2020年之前每年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然而10多年过去,承诺未能履行。
    减排,是限制气候变化最快、最可行和最具效益的方法之一。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真锅淑郎的研究,直观指出了二氧化碳排放与全球变暖之间的关联: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一倍,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摄氏度。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的报告,目前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做出了碳中和承诺。中国是气候治理的行动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主动承担与国情相符合的国际责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
    过去10年,中国淘汰1.2亿千瓦煤电落后装机;过去15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大幅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白皮书提到,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此外,中国还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但是,这个目标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出台保障措施,构建起“1+N”政策体系,不断自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度,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多边主义是良方。中国近年来累计安排约11亿元人民币用于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向近40个国家赠送节能和新能源产品、设备,帮助有关国家发射气象卫星,为120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近1500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巴黎协定》实施落地,须持之以恒而非朝令夕改,重信守诺而非自食其言。减排实效与目标温控之间仍有巨大鸿沟,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人类共同挑战和全球气候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强化行动、携手面对才是唯一选择。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