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管变“弯弓”,鏖战“伏地魔”
9月17日,一夜细雨天转凉,舒适的天气,并未让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忠县作业区“防汛突击队”成员惬意,反而担心雨水给当前正在进行的滑坡治理工作难度加码,影响自然灾害隐患治理恢复进度。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忠县作业区,所辖93个井站、511.71公里管线,因遍布受灾严重的忠县、石柱等渝东北、渝中部7个区县,受地理位置和今年特大汛期洪灾影响,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较往年多出数倍。
尤其是受灾最为严重,目前正在进行滑坡治理龙吊线A段管线,该段管线位于重庆市丰都县灯塔乡4组,全长12.45公里、担负麦南麦子山片区输送任务。
2个多月前,该区域因持续暴雨导致地质沉降,不同的是该处地灾隐患蛰伏地下,虽已暗潮汹涌,有一触即发之势,但当时却只在地面露出一处13毫米的位移表象。
7月2日一早,灯塔村4组村民兼管线信息员秦玉碧,巡线发现龙吊线A段管线基墩发生13毫米微小移位沉降,并上报至作业区调度室。
当天上午,作业区领导班子率突击队赶赴现场,勘察、研判基墩移位原因时,发现管线上方坡地出现多处裂缝,初判断是滑坡所致,现场人员深知问题非同小可,大家担心此时的基墩移位,只是地质沉降的冰山一角。
作业区所辖管线遍布崇山峻岭,绝大部分采用埋地方式敷设,只有2处因地理位置特殊采取基墩架空护管,龙吊线A段所在的灯塔村4组就是其中之一。
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一个长200米、宽40米的潜在滑坡山体,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高悬于顶。抢险现场,该作业区党委书记、经理阳梓杰说:“面对自然灾害,最大的威胁是看不见的潜在隐患。”
险情上报、设置警戒线、对周边百姓安全宣贯等系列动作后,作业区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迅速组织抢险人员蹲守现场进行应急处置,编制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一点一案”专项方案,并组织班组培训、演练。
3日,邀请长江勘测设计院专家到现场,踏勘灾情确定治理方案,组织人员对管线进行开挖卸载与应力释放。
至此,一段长38米、直径219毫米的直管,被沉降地质生生拉成了“弯弓”,管线上方坡地多处裂缝,滑坡迹象明显,且有继续滑动趋势。
望着受灾点背后的一大片山体,负责作业区土建大修工作26年的王东海说:“这样的力度,说明整块区域都在下滑。”
随后,作业区迅速组织人员修建混泥土截水沟、夯填地表裂缝、铺设彩条布等前期应急处置措施迅速落地,并对滑坡点进行持续监测测量,为灾情隐患的后续治理筑牢基础。
经过专家、突击队的多方调查、研讨,为该滑坡区域修挡土墙、打防滑桩、修排水沟等治理方案相继出台,以支承滑坡体土体,防治重力侵蚀的发生,减少雨水对边坡的润滑冲击。
同时,对变形管线进行换管处理,彻底消除管线本质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自然灾害对管道安全运行的破坏。
期间,对该区域加密巡检频次,增强监测力度的同时,对7个监测点每日反馈数据趋势曲线,进行实时判断、实时分析,确保地灾隐患防治工作正按部就班有序推进,打好这场防汛度汛“主动仗”。
而这只是该作业区由领导带队、以党员干部、技能骨干为主力的“防汛突击队”,汛期奔赴现场快速反映采取一系列应急处置措施,化解地灾“潜伏”隐患取得的又一阶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该作业区对26处自然灾害隐患进行应急处置,并加大重点区域的巡检监测,加强周边百姓的宣贯激励,增进企地沟通联动,营造企地联动防洪防汛氛围。
接受采访时,“防汛突击队”成员一致认为:险情来临,及时发现、及时响应、及时处置,不放过一处细节,不遗漏一个隐患,实时精准研判各类灾情以及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处置,才是应对汛期灾情最有效的手段。
本网通讯员:丁会 文静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