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川发展16年 港华燃气点赞:“来对了地方”
安检员检查户外燃气表箱。
安检员入户检查燃气安全隐患。
“飞机又晚点了。”5月7日,港华燃气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西南区域总经理徐林有些疲惫。作为一家港企在川分支机构的负责人,他不得不适应“飞来飞去”的空中生活。“去年签约的四川空港燃气项目刚刚启动,还有几个新项目在推动中。”工作排得满满当当。
1994年,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在内地设立燃气项目——港华燃气集团。8年之后,港华燃气进军中国西部市场,第一站就选在了四川。
中华煤气已有150年历史,是香港第一家公用事业机构、最大的煤气供应商。之所以家喻户晓,还因为它是香港富豪李兆基的产业。
在进入四川16年之后,港华燃气已与四川深度融合,不仅积极参与市场拓展,也将香港的先进管理模式带入四川。□本报记者寇敏芳王丹
姜必刚
从1到20:四川市场成就港华新发展
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副总裁杜亚江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2001年,港华燃气准备进入四川,在本土招兵买马,他加入其中。2002年,港华集团西南区域办事处在成都成立,随后在资阳启动了燃气供应项目。2008年办事处升级为港华燃气投资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选择进入四川的原因很简单——市场。“四川使用天然气的历史悠久,天然气普及度比较高。”杜亚江说,2000年前后,国企改革风头正旺,一批老体制的天然气公司亟待改制,港华趁此机会进入四川市场展开收购。过去16年,港华燃气在川版图不断扩大,已布局20个控股燃气公司。
如果说选择四川是因为看到了市场机会,在四川快速“扩张”则受益于四川经济社会的发展。回首16年来走过的路,作为创业元老,杜亚江深感公司战略眼光的正确,“来对了地方”。过去16年,四川城镇化建设加速,农村居民融入城镇,中小城市蓬勃而生,区域用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给港华燃气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港华还以四川为踏板,将触角伸向重庆、云南、贵州等大西南区域,员工从10几人增加到2000多人,销售气量约9亿立方米,高中压管网总长约6400公里。
从陌生到熟悉:与四川城镇化建设同频共振
入川10余年,成为四川主要民用燃气供应商之一,港华的发展有目共睹。但一路走来并非顺风顺水,阻力主要因为陌生。
刚开始,港华参与招投标,听到香港企业,政府总是有些顾虑。“觉得你是外资,把供气这种关系民生的大事交给你做,不太放心。”杜亚江说,公司接触了一些区县的政府,谈得很火热,但就是不拍板。杜亚江为打消顾虑,承诺了四个满意——政府满意、员工满意、用户满意、股东满意。还邀请地方政府代表去港华的项目参观,“甚至带他们去香港的中华煤气考察”。
最终,港华的认真和专业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在大邑县,港华接收当地的燃气公司后,首先进行了人员改革,重新设置岗位,设立绩效制度,让员工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港企严谨的工作风格成为新的企业文化,经过几年运转,逐渐扭亏为盈,形成正循环。
大邑花水湾旅游区开发时,港华面临选择:是否要在景区建设时同步建设天然气管网。“当时那一片很荒凉,如果发展不起来,我们的基础投入就打水漂了。”但港华还是决定投资3000万元把管网铺过去,“基础设施是旅游业的基础,我们希望通过基础设施促进城镇化,与地方共赢。”如今的花水湾,度假酒店林立,燃气用量持续增长,港华的投资获得了回报。
从商业到事业:促进四川燃气行业改革
近年来,四川与香港的交流不断深入,港华燃气受益于川港合作的机遇,加密了在四川的项目,扩大了业务范围。去年底,乐山在香港举行旅游及经贸推介会。会上,乐山市政府与港华燃气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港华将承接乐山三个工业基地项目的燃气基础设施建设。
港华燃气与四川企业的合作也十分紧密。先后参股成都燃气、四川空港燃气有限公司,还与四川能投合作进行分布式能源开发。港华燃气还广泛参与四川公益事业,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除了捐款捐物,还组织义工队,将2000万元物资直接送到灾区人民手中。
港华在四川取得了商机,也给四川燃气行业带来了“港风”。港华燃气承袭中华煤气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理念,在2002年进入四川之初,就推行两年一次的免费入户体检服务。彼时,本土的燃气企业还没有体检制度,安全意识普遍较低。
港华的体检制度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性能。在重新修订《四川省燃气管理条例》时,我省有关部门还专门到港华调研,2017年1月新修订的条例正式实施,其中专门提到“燃气经营企业应当每两年至少为用户免费提供一次入户安全检查,建立完整的检查档案。”港华的企业规章成为了全四川燃气行业的行规,推动了四川燃气行业的改革。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