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石化 > 矿区新闻 >

    756户村民联名挽留于队长

    2021-10-19 09:35 [矿区新闻]  来源于:中国石油报    作者:记者 徐远震 通讯员
    导读:57封感谢信、86面锦旗,这是河北省唐县马庄村村民为华北油田扶贫工作队打出的成绩。过去3年间,在工作队帮助下,马庄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1500元提升到1.5万元,在全省7700多个扶贫工作队中名列前茅。工作队队长于晨光荣获中国好人、河北省扶贫脱贫优秀第一驻
      57封感谢信、86面锦旗,这是河北省唐县马庄村村民为华北油田扶贫工作队打出的“成绩”。过去3年间,在工作队帮助下,马庄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1500元提升到1.5万元,在全省7700多个扶贫工作队中名列前茅。工作队队长于晨光荣获“中国好人”、河北省扶贫脱贫“优秀第一驻村书记”称号。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称赞他是“李保国精神的践行者”。
      今年5月,756户村民给华北油田发来联名信,请求于晨光留下来。面对村民期待的目光,于晨光含泪向华北油田党委提出留任申请。如今,于晨光如愿留在了马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要再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扶真贫
      “村民递来的小板凳让我知道,我们在大家心中有了一个席位。”
      提起于晨光,马庄村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说:“这个人不嘎咕(不玩虚的),闹阵儿(干得好)!”
      2018年3月1日,华北油田扶贫工作队刚进驻马庄村,就经受了一次大考。这天早上,400多名村民在村口集结,准备进京上访,原因是他们认为村里被帮扶的“贫困户”都是“关系户”。
      于晨光知道,其中必有隐情。他冲到已发动的上访车前张开双臂拦住了去路,高声喊道:“我是扶贫工作队队长于晨光,请大家给我一点儿时间,我一定给大家一个说法!”
      村民们愣住了。这样的干部,他们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在工作队的耐心劝说下,村民们放弃了上访。但于晨光知道,如果不能把问题解决掉,矛盾随时都会爆发。
      从驻村第一天起,于晨光就带领工作队寻找症结。白天,他和队员们入户走访;晚上,他一本一本地翻看村民档案。
     
      其间,于晨光收到不少忠告和提醒:一个外地人,工作不能太较真,否则只会让自己灰头土脸,寸步难行。于晨光的倔犟劲上来了:“我是一名党员,实事求是是底线,不能因为遇到阻力和挫折就丧失党性原则,拿着国家的资源去扶假贫。”
      于晨光率领工作队联合村“两委”、村党员、退伍军人等骨干力量,顶着各种压力,走家串户收集可佐证的村民信息,按照国家政策严格甄别。3个多月时间,他们全面掌握了马庄村1100余户、3400余人的情况,最终确认93户207人进入国家扶贫系统。名单公示后,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公示那天,于晨光到一个贫困户家里听取意见。男主人拿出一个小板凳说:“于队长,坐!”坐在小板凳上,于晨光心里踏实了,他知道,扶贫队在老百姓心中有了一个席位。
      真扶贫
      “电访率是0,满意度和见面率都是100%,这是扶贫队实实在在的成绩。”
      2020年7月,全国脱贫普查工作组对马庄村扶贫工作进行严格对标评估,结论是:“马庄村的电访率是0,满意度和见面率都是100%……扶贫工作队的成绩实实在在。”
      扶真贫,要从关乎村民幸福指数的基础保障入手。
      在华北油田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多方筹资700余万元、担保贷款1000余万元,于晨光还自掏腰包20余万元,从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对马庄村进行了全面改造。
      如今,村里的主干道及田间路从“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村民们晚上出门靠手电的历史结束了,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里的每个角落;一下雨就四处漏雨的危房变成了崭新的平房……“两不愁三保障”在马庄村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打牢基础还要靠发展。
      于晨光带领工作队制定了“产业+技术+教育+培训”立体化精准扶贫计划,带动和指导村民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调整农业结构,修建了以经济作物种植、生态养殖为一体的多元化农业生态园。通过“科技帮扶”,推动马庄村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在村内建成了一座扶贫车间,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村民安全健康了,脱贫致富才有保障。
      2018年7月6日,村民马玉广的孩子从房顶上意外坠落。于晨光紧急把孩子送到北京的大医院抢救,医生认为,孩子颅脑重度损伤,家人准备把孩子运回家准备后事。于晨光坚持把孩子送进了县医院的ICU病房。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孩子活蹦乱跳地回到村里。
      这件事轰动了全村,也让于晨光陷入了思考。马庄村村民安全意识和优生优育意识薄弱,不少家庭因为安全事故丧失劳动力,还有一些因近亲结婚导致的智力残疾。
      于晨光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劝诫安全习惯养成、劝说购买保险、阻止近亲结婚。同时,他自己垫资修筑了防汛堤坝和水塘防护栏,避免洪灾和儿童落水事故发生……
      3年来,马庄村的安全事故致贫率降到了零。
      奔小康
      “于书记留下了,我们心里都踏实。”
      10月中旬,记者走进马庄村,看到于晨光正和村民们一起在地里忙活。70岁的马大爷对记者说:“于书记留下了,我们心里都踏实。”
      去年年底,马庄村随着国家全面脱贫摘掉了多年的贫困帽。完成使命的于晨光和同事们准备返回华北油田,闻讯而来的村民堵住了工作队的门。
      今年5月,华北油田收到了一封来自马庄村的请愿信,756户村民签名并按下手印,请求于晨光留在马庄村。
      看到信上熟悉的名字,于晨光掉泪了。过去三年,他和工作组曾收到57封感谢信、86面锦旗,这些沉甸甸的情感促使他下定了决心,向油田党委提出留任申请。与此同时,唐县县政府也向华北油田发来了邀请于晨光任马庄村第一书记的函件。油田党委很快批准了于晨光的申请。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对农民、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于晨光说,“我今年56岁了,只要政策允许,我打算在马庄村干到退休。如果非要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忘不掉自己离开时村民们期待的目光。”
      今年9月中旬,华北油田公司特意为于晨光举办了一场报告会,将他的事迹向全油田推广。会上,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修景涛说,华北油田正面临着重回千万吨的历史使命,需要一大批像于晨光这样党性觉悟高、能吃苦的领导干部,因此号召油田干部员工向他学习,用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在实干中将石油精神发扬光大。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