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污水“澄清”重回注 污泥“净身”可种花
中国石油网消息 (记者刘波)“别看这个‘大胃王’长得不好看,但它能将黑乎乎的含油污泥‘吞’进去,经过循环处理,吐出的新泥可以用来铺路和垫井场。不仅油可回收,水也可以再利用。”8月22日,在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二矿北一区含油污泥处理站,技术员黄为捧起一把处理达标的黑土对记者说,“‘净身’后的污泥都可以种花种草。”
含油污泥是石油生产的伴生品,也是石油生产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大庆油田积极探索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突破了困扰多年的技术难题。
大庆油田2007年就开始应用“化学热洗+离心处理”工艺,将处理后的污泥含油指标控制在2%以内,达到国外发达国家要求。同时,制定《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为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大庆油田已建成9座污泥处理站,年处理能力达32万吨,可满足生产实际需要。
不环保的油一吨不要、不绿色的效益一分不取。大庆油田坚持这一理念,加快环保新技术研究,除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外,污水配制聚合物技术、高浓度聚合物污水生化技术、井下作业污水回收技术均已成熟应用,形成了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四大治理技术体系。
四大技术“法宝”带来的效果明显:仅污水配制聚合物技术每年就可减少污水外排2190万立方米,减少清水用量2000多万立方米,节省清水费近亿元。
在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初期,聚合物必须“喝清水”才出油,“喝清水”的同时也要“吐污水”。“一喝一吐”,排出去的水既是钱又是代价,导致油田采出水相对过剩,造成污水外排。污水是否可以配制聚合物成为攻关方向。经过不懈努力,大庆油田研发了含油污水配制聚合物技术,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使“吐”出来的水也能给油层“喝”。
针对高寒地区高浓度含聚污水处理难度大,可能造成污水处理不达标的问题,大庆油田特意驯化、培养出耐受高浓度含聚污水的生物菌群。高浓度聚合物污水生化技术,利用这些生物菌群“吃掉”污水中的油,保证了油田生产和环保需要。在专门处理聚合驱废水的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五作业区聚南2-2联合站,记者看到,从地下岩层里“训练”出来的微生物将水中的油污吃掉,然后进行反渗透过滤净化,处理后的水清洁达标。
油田钻井、修井作业可能造成泥浆及油水落地,大庆油田研发推广了井下作业污水回收技术,解决了每年约2 万口油井作业施工污染环境问题。据了解,单井作业产生污油污水约60立方米,通过装置的推广应用,每年可回收油井作业油水近百万立方米。
在大庆油田,注水驱油开采仍是主要手段。从地下采出的液体中,水的比例达90%以上。如何让“乌金”不断,又能留下洁净的水环境?大庆油田在污染治理上发力,通过建造266座含油污水处理站、2501公里污水管网,实现了采油厂内和老区采油厂之间的厂际连通。
目前,大庆油田年处理含油污水达6.1亿立方米,处理污水全部回注油层,含油污水零排放,实现了含油污水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短评
走出环保“科技范”
从昔日茫茫荒原到如今风景如画,大庆油田为国家奉献能源的同时,也在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绽放自己的“绿色魅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创新不仅是实现油气生产的重要保障,而且是加强环境管理的助推器。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经济适用的技术是关键、是突破口。大庆油田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攻克难关,成立专门的环保技术项目课题组,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步伐,使新型环保技术在污染防治上发挥重要作用。
多年的持续攻关,大庆油田已初步形成适应油田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的四大治理技术体系。从含聚污水的处理、含油污水的利用、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到施工作业现场的油水回收,每项科研成果的研发和推广,不仅解决了环保难题,而且推动了环境保护的深入开展。
随着油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大庆油田面对生产成本增加和生态保护标准提高的双重压力,自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环保优先,将绿色环保融入油气勘探开发整个周期。大庆油田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大力治理污油污水污泥,努力保护油田区域生态环境,全力推进绿色油田、清洁油田建设,精心呵护着碧水蓝天。
“让水更清、天更蓝、地更净”,正是科技利器,让黑色油田充满绿色生机。 (刘波)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