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油田:“云端”架起油气生产安全网
随着“数智石油”战略举措的大力实施,塔里木油田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149个中小场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安全生产情况实时掌控——
一块屏幕,一只鼠标,轻轻一点便可尽览站内外实时画面与安全生产情况;无人机自行起飞巡检;单井计量只需一键操作……8月22日,记者走进塔里木油田博孜-大北气田,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
塔里木油田树牢数智化转型“一把手”工程理念,实施智能化油田建设方案,统筹推进信息化补强、数字化赋能、智能化发展“三大工程”,全面建设数智化新型生产单位、数智化运销、数智化技服,持续升级完善一体化协同研究环境,推动公司治理、生产运行、风险防控等变革升级。
信息化补强深度嵌入安全生产
“作业现场违章智能识别,纳入运维支撑;安全生产深度智能分析优化,立项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系统应用,加快自研开发……”直面各单位亟待补强提升信息化的需求,塔里木油田全面摸排梳理,加快论证实施。
塔里木油田持续推进数智化发展,聚焦生产、紧跟发展,加大信息和业务的沟通力度,持续推进信息化补强工程。先后收集21家业务管理部门的63条数智化补强需求并按照分类和优先级排序,探索打造敏捷迭代式运维模式,针对亟待进行数智化补强的勘探开发生产需求,加快升级迭代。
聚焦信息基础保障能力这个关键,塔里木油田通过补强通信网络、增强数据服务、提升计算存储、巩固网络安全,先后完成运销SDH光传输系统初步设计、数管平台实施方案、全栈信创云平台技术方案,持续夯实IT基础底座。
补强中端智能运营中心和钻完井远程管控支持中心。塔里木油田升级完善生产调度、组织协调、生产保障、应急管理等大类的125个功能模块,完成240座油气场站、1528口生产井实时动态监控,实现14个重点场站的生产运行预警、电力和通信预警接入,保障安全生产运行实时高效。
据统计,其中,钻完井远程管控支持中心通过预警模型的优化升级,累计监控钻井超90口,井下作业井260口,大数据正确报警1.28万井次,极大地提升了生产组织、应急指挥、安全管控效能。
数字化赋能筑牢安全屏障
“起飞无人机,按既定路线巡检。”随着主控室发出指令,布设在博孜处理站内的一架无须人工干预、完全自主运行的无人机平稳升空,按照设定好的航线迅速飞往指定区域执行巡检任务。
这是数字化新型采油气管理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塔里木油田大力推进数字化赋能工程,加快建设数智化新型采油气管理区、数智化运销体系等,完善一体化协同研究环境,探索用智能化手段支撑油气生产决策,构建全面感知、自动生产、专业协同、预测预警、智能优化、安全可控的数智化运营生态,极大提升了生产组织效率。
当前,英买数智兴安、东河黑灯工厂试点方案已全面完成;博孜智能气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井站管网数据自动采集率达100%,井场与中小型场站无人值守率达100%,安全运行风险实现实时自动识别。
在数字化的赋能下,塔里木油田149个中小场站已全部实现无人值守,推动前线用工减少17.9%,极大提升了隐患发现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有效避免了因人为疏忽导致的安全事故,数智化试点建设获集团公司优秀评价,为“数智中国石油”建设贡献了“数智塔里木”样本。
智能化发展探索油气领域“AI+”
“我们通过‘公有+私域’知识库融合,实现海量数据实时查询回复,逐步实现从‘智能应答’向‘知识赋能’的跨越式发展。”油气数智技术中心数据技术一级工程师李家金介绍塔里木油田部署在本地的智能问答平台。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探索AI大模型的落地应用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紧跟时代步伐,塔里木油田全力推进智能化发展工程,积极探索部署AI大模型环境,构建AI训练环境,完成阿里通义千问、清华智普等大型预训练模型的本地私有化部署。
今年2月,创新研发的“小坦智答”智能问答平台正式在塔里木油田上线,迅速成为支撑油田智能化转型的智能引擎。平台依托智能化、场景化的知识服务体系,全面融入勘探开发、安全管控、生产管理等核心领域,累计构建32个专业场景知识库,形成“通用知识+专业领域”的多维度智能问答体系。
目前,该平台已形成跨6个业务领域的知识共享网络,累计服务用户超1.6万人次,日均问答量180余次,无论是复杂作业前查询安全操作指南,还是基层员工面对突发风险时获取应急方案,“小坦智答”都能迅速响应,成为保障石油人随调随用的“数字智库”和基层员工触手可及的“云端专家”。(记者 王成凯 通讯员 范家伟)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