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苏电力:专利共享机制激活创新与效益双引擎
|
报载: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在南京举办首批共享专利签约发布会。南京公司陈昊团队和宿迁公司王哲凡团队分别发布了共享专利《一种直流回路绝缘故障判别方法》《一种避雷器金属杆件打磨装置》,分享了专利成果的产生背景、创新过程、转化预期等,开启了国企创新领域权属与收益的变革,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国企样本。 精准界定权属边界,是机制的核心突破。过去 “职务发明归单位所有” 的单一模式,让大量职工创新想法停留在图纸阶段。2024 年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明确,“非执行工作任务、非主要依托企业资源” 的创新成果,经第三方评估后可与职工约定共享专利权。这既符合《专利法》框架,也响应国家政策,南京一位参与转化的职工坦言:“明确权益后,更愿花时间钻研技术难题。” 多元收益分配,让创新价值真正变现。不同于传统一次性奖励,该机制打造 “基础收益 + 长期分成” 体系。首批案例中,南京供电公司的直流故障判别方法为发明人带来 1 万元初始收益,后续销售额还提取 5% 分成;宿迁职工王哲凡的打磨装置技术,让他一次性获 5 万元,分成比例最高达 3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潘泰萍教授指出,这种模式突破奖励 “天花板”,实现 “短期激励” 到 “长期共赢” 的转变。 双向共赢格局,释放企业发展动能。对职工而言,机制让 “抽屉里的专利” 变成 “收益资产”,提升成就感与积极性,目前已有数十项职工专利进入转化流程;对企业来说,一线专利精准解决生产问题,如南京的故障判别方法可缩短 40% 排查时间,降低运营成本。该机制打破传统职务发明权属壁垒,在企业内构建起创新活力与效益增长的良性循环,解决了创新“动力不足”与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形成企业与职工的命运共同体。 专利不再是单纯荣誉,更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提升职工收入的载体。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全链条操作体系,从权属评估到收益执行全程透明,还搭建三大平台助力专利落地,为国企创新提供 “内部激活” 与 “外部协同” 双路径。这一实践证明,唯有尊重创新者价值、保障创造者权益,才能让科技成果驱动高质量发展,也为更多国企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经验。 本网特约记者:盐文/ (编辑:东北亚) |

锦州开发区供电分公司
国网宁城县供电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