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黑龙江水电总厂所辖镜泊湖发电厂接受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
镜泊湖发电厂,始建于1937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型水电设施之一。1942年,该厂首台机组修复发电,两台1.8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曾有力保障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军需生产,如今虽已退役,却以原貌保存,成为电力工业的“活化石”。1978年建成的地下电站,以全隐蔽式设计展现战备年代的智慧,四台1.5万千瓦机组至今承担黑龙江电网调峰重任。 2019年10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重要指示精神,弘扬镜泊湖发电厂红色历史文化,依托镜泊湖发电厂深厚红色历史和老电厂拆旧换新改造契机,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组织筹建镜泊湖红色教育基地。基地以女作家草明创作的新中国第一部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为主题,在镜泊湖发电厂厂区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建设。2021年6月18日,镜泊湖红色教育基地正式启动。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对象是中国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重点对已登记、认定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登记、认定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镜泊湖发电厂作为省级工业遗产,同时正在申报国家工业遗产,其遗产文物价值受到省市文物局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据悉,本次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内容之一,镜泊湖发电厂是省文旅局确定的宁安县26个文物待鉴定单位之一。 普查当天,宁安市文旅局文物保护中心有关人员先后对镜泊湖发电厂老厂和新厂的厂房、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调压塔、堤坝,厂区职工住宅、办公楼、原子弟校等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不可移动建筑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无人机航拍、数码相机实拍等方式对相关建筑设施拍照和登记,同时详细了解了相关普查老建筑的名称、位置、年代、权属、使用及保护等情况。 下一步,该厂将继续配合省市文物局做好镜泊湖发电厂有关文物鉴定认定工作,通过申报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提升镜泊湖发电厂工业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水平,形成热爱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广泛共识,全力扩大红色基地知名度和红色文化影响力。 本网通讯员:杜伟华 徐明莉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