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陕北矿业涌鑫公司:“顺道”回家的路
前几天因为党员关系转接需要回乡镇府一趟,那离老家就剩几步路了,心想着肯定要“顺道”回去看看。可是转念一想,“顺道”这个词真有点扎心,什么时候游子归家成了顺道的事。 自从求学、工作以来,没有红白喜事或其他事需要回去办的,好像永远在忙碌中度过,没有时间或精力好好的回老家待几天,也就逢春节才能回去待几天,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朝一夕都在慢慢的远离自己。 回家前,告诉了父母,询问他们有什么东西给奶奶、外婆、外公和大伯携带的,没有的话我就自己看着买些东西回去一趟。爸妈说:“马上就八月十五了,给他们都带点月饼、果馅和糖棋子,顺便再带点榆林的豆腐,其他家里上月带回去的什么都有,就不用带了!”。说完父母就张罗的准备东西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就带上准备好的东西,在母亲不断地叮嘱中踏上回家的路程。一百多公里,不是很远的路程却让我有了长路漫漫的错觉。 行至半途恰好碰见村里的大叔,将大叔送到家,正好也到了老家桃树峁山脚下了,这里是1985年2月7日被子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远古时期化石出土地,那时候村民都不知道化石是个什么,都统称其为龙骨石。 儿时经常跑到这地方捡龙骨石,这东西捣碎成粉末比创口贴止血效果好多了。于是心血来潮,顺着沟渠就进去了,一路上红色胶土印入眼帘,沟底原来爷爷种的地也种成了玉米,但是遇到今年干旱玉米都只长了杆子,玉米棒看着有些细小。半坡上爷爷原来种洋芋的地方现在已成了荒地,那棵原来枝繁叶茂的柳树也略显朽老。 顺着沟走到最里面,看着父亲原来种糜子、洋芋的那片地也种成了黄芪。看着这块黄芪地,就想起了弟弟那会锄地偷懒的场景,一上山就一脸不高兴的撅着小嘴,父亲就会划一小块地给他,锄完便可以回去,他就会高兴的完成任务,然后比我们早回家一会。 随后到了外婆和大爷家,避免不了的热情,到地里摘西红柿、辣椒、茄子、搬玉米等等,把后备箱放到放不下为止,他们嘴里还会念叨“你们不回来,这些东西哪能吃完,带不到榆林都可惜了”。听着这些话其实心里挺难受,养儿为防老,可到头来儿女没有一个能在身边的。 奶奶今年已是87岁高龄,这些年一直和大伯一起住,一到家她总是要看我那女儿长什么样,上次回家包的严实没看清,拿出手机给他翻看儿子、女儿的照片,她那苍老的脸庞漏出了笑脸,这大概就是亲情的力量和人们常说的隔辈亲吧! 踏着烈日回家的路略显漫长,拖着拉长的身影离别的脚步总显沉重。 “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为了生活,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都走向大城市,不得不背井离乡,回家的路越来越好,但我们回去的次数却越来越少,家乡熟悉的人和事也变得陌生,“孝顺”也慢慢变成了“顺道”! 本网通讯员:贺磊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