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达标 过程控制 追求完美
“生产准备区修复施工的Ⅱ634风巷标准高,成型好,完全达到矿井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创建要求,采煤系统、掘进系统、修护区等单位要以此为样板工程,组织班队长以上管理人员参观学习,交流经验。” 皖北煤电恒源矿矿长杨耀文在晨会上强调。
作为一个以安装、拆除为主要任务的施工队伍,是如何完成高质量巷道修复工程的呢?9月4日上午,笔者在安监处相关人员的带领下来到Ⅱ634工作面风巷,平坦的巷道、整齐划一的单体、干净的台阶……映入眼前的是处处体现高标准施工的巷道,很难想象几个月前还是帮部处处“鼓肚子”、底板坑洼不平的样子。
恒源矿Ⅱ634风巷作为Ⅱ634自动化工作面的“呼吸巷道”,从2#水仓向外巷道受“110工法”沿空留巷和工作面回采影响,底板鼓底,巷道片帮、变形,严重制约、影响着工作面正常回采和矿井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创建。今年6月底,该矿生产准备接到Ⅱ634风巷巷道修复工作,经过2个多月的艰苦奋斗,变“外行”为“内行”,提前做好受损巷道卧底、刷帮、修复加固以及施工台阶等工作,实现高标准、高质量巷道修复。
严谨求实 科学施策明确任务重点
“接到Ⅱ634风巷修复任务的时候,我们区也感到压力很大,毕竟干的不是‘本行’,而且任务量也非常大,时间紧,心里也没有底。可是任务就如‘军令’,领了就要干,而且要干好!”该区负责人杨森在谈到当初接到修复任务时说到。
针对Ⅱ634风巷修复工作任务,该区多次组织召开包括队长、技术员在内的管理人员专题会议,对巷道卧底、刷帮、U型钢棚棚腿固定以及皮带机使用等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科学研判,编制了Ⅱ634风巷修复安全施工措施,制定详细的计划统筹表,明确工程重要施工节点,制定施工路线图,实施挂图作战。
“经过区队专题会讨论研究,我区把所修复施工的Ⅱ634风巷分五段,每一段又分卧底、撕帮、缩皮带机、改棚、施工台阶五道工序。由一队和三队共计45名员工参加此次巷道修复。”该区主管技术员唐勇说。
由于不是专业化队伍,没有巷道修复经验,施工标准和措施贯彻就尤为重要。该区化繁为简,因材施教,利用班前会、安全例会,由技术员和队长一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员工讲细、讲实、讲透,让员工在有限的时间里听懂、听明白。同时,该区将施工要点、技术参数、安全措施等20多页的规程措施的重点浓缩到一张纸上,利用微信群发到每一位职工手里,让职工一目了然,更好的确保安全高效施工。
破解困境 担当实干有序推进巷道修复
开工就遇“拦路虎”。由于Ⅱ634风巷受“110工法”沿空留巷和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巷道变形严重,U型钢变形更为严重,再加上无法使用巷道修复机等机械化作业,全部采用风镐配合手镐、尖铲全断面刷帮、卧底。前期施工100多米时,巷道修复质量不理想,帮部成型差,该区及时召开技术例会,针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经过分析研究,发现造成巷道修复质量不高的关键原因就是撕帮,我们习惯采用风镐配合手镐刷帮,由于风镐施工时震动大,这就出现帮面凹凸不平的现象,给后期巷道成型带来很大影响。”该区负责人杨森说。
为解决这块工序中的“短板”,该区不断摸索,组织有经验的工人师傅采用手稿挖,大锤砸,手镐代替风镐进行刷帮,这样帮部受力小,帮部的煤就不会出现大面积脱落,确保帮部平整。与此同时,该区要求跟班技术员每班蹲守在施工现场,跟踪指导刷帮施工质量、进度,了解工序转换以及施工措施在现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修订完善施工措施和作业标准提供出第一手详实资料,确保有序推进巷道修复工作。
优化组合 政策激励确保工程进度
施工措施、施工方案已经明确,如何优化队伍、组合、搭配,让有限的二支队伍发挥更大效果,在保障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程进度,也是该区面临的一个难题。针对施工地点风险点多、工程量较大、时间又紧,该区把在Ⅱ634风巷修复的两支队伍分为两个班,每队分为5个茬,每茬3人,每人一棚,每茬指定一名有经验的工人师傅为安全负责人,剩余人员分别负责操作皮带机和底板卧底,把卧底、撕帮、缩皮带机、改棚、施工台阶五道工序作为一个正规循环,这样每道工序之间互不影响,衔接顺畅,确保施工一米,达标一米,避免出现返工现象,工作量及工程质量均得到大幅提高。
该区从关心、关爱职工入手,针对在Ⅱ634风巷路途远、温度相对高、工程量大等因素给予在正向激励,让员工干劲十足。“我们区给在Ⅱ634风巷修复施工的员工每人一个班平均工分加10分,一个月下来也有300多元收入。”该区党支部书记丁益介绍说。
十人团结一只虎,百人团结一条龙。截止到9月1日,在生产准备区全体干部员工共同努力下,提前半个月完成Ⅱ634风巷修复工作。巷道净高3m,断面宽4.2m,不但满足了工作面正常回采需要,同时达到矿井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创建标准。
本网通讯员:夏伟
(编辑:韩语) |
-
化产脱硫工段使用新型DSH高硫容抑盐催化剂,每年可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