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漆园庄子文化旅游助力蒙城不忘初心经济发展
皖北漆园庄子蒙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道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闻名遐迩的万佛塔、庄子祠、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的尉迟寺遗址发祥地,是蒙城历史文化名城,漆园庄子文化底蕴深厚,漆园庄子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人每年都把促进旅游发展作为蒙城县人交流的茶余饭后的话题,如2018年选择“涡河治理范围内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利用”、2019年选择“北淝河(板桥集镇)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计划”、“蒙城县选择文物古迹的修复和利用情况”进行中,近年蒙城县委、蒙城县政府告报。在此基础上,蒙城内被有 万佛塔,位于亳州市蒙城县城东南,原名插花塔,俗称蒙城砖塔,是皖北地区著名的佛教建筑,1981年9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塔体内外镶嵌佛像八千余尊,故名万佛塔。此塔在宋代属兴化寺,明代属慈氏寺。故又名兴化寺塔、慈氏寺塔、庄子祠、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的尉迟寺遗址发祥地,发掘后又进行回填,至今仍沉寂在庄稼地里;还有很多没有更多开发……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把蒙城县建设成皖北庄子漆园古城蒙城旅游大县日益成为蒙城县人们关心关注的焦点。蒙城县人们就如何加快推进蒙城县旅游业发展,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专题征文,提出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蒙城通过多种社情民意讲实情、建真言、献良策,为蒙城县旅游发展献计出力。 加速提升旅游产业“含金量” “蒙城县旅游资源存在开发不够,如中国原始第一村位于安徽省蒙城县许疃镇毕集村东200米,有一处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史前建筑遗存。这就是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的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尉迟寺遗址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10万平方米左右。自1989年起,对这里先后进行了10多次大规模发掘,揭露面积上万平方米,清理出五千年前的红烧土房56间、墓葬200多座及灰坑、祭祖坑、兽坑、活动广场等遗址,出土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玉器等珍贵文物上万件,发现了大型广场和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原始人居住过痕迹,199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佛塔高42。6米,为八角13层楼阁式砖塔。塔下有方形地宫.叠涩顶.墙壁上镶嵌佛教故事的石雕。从雕刻手法上看,颇有魏唐风格。从该塔结构形式的变化推断,现存万佛塔是分几次完成的,万佛塔经历900年的风风雨雨,留下了满身创伤。1938年,侵华日军盗挖塔体部分佛像,文化大革命中有许多佛像被砸毁。塔基长期受雨水侵蚀.部分坍塌,致使塔身倾斜。从1977年开始,文物部门开始对万佛塔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塔基,弥合裂缝,补镶损毁的佛像砖。现已按宋代式样整修一新.使万佛塔重新恢复昔日的风采,使人观之心仪,北淝河(板桥集镇)旅游资源待开发,马公府坐落在蒙城县马集镇政府西南,系清末抗日爱国将领马玉昆府弟。是目前皖北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皖北古民居。马公府座北朝南,两进三个院落,房屋呈“品”字形分布,取“一品当朝”之意。横向三排房屋面阔十间,均有前廊,檐下雕花斜撑,木柱下以石鼓作础石。第一进院东西厢房各四间。第二进院除东西各四间厢房外,中轴线上纵列一排四间厢房,将后院分成东西两个庭落。岗楼下过道可通马车和太平车。大门门楼在第一排房屋中央,门额悬两块金字匾;上匾横书“一品当朝”,下匾竖书“将军第”。大门两旁各立一尊青石狮子。两根二十余米高的擎天旗杆分立东西。除东厢房于1986年拆除改建外,其余四十二间房屋均为原貌。马公府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砖木椎架结构,房梁一般为三层垛梁,在屋檐、房梁之上,存有大量砖雕、木雕,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是皖北地区难得的古民居遗存,庄子祠是道教庙宇。在安徽省蒙城县城东关。宋元丰元年 (1078),知县王竟创建于涡河北岸漆园城,后被黄河水淹没,明代万历九年(1581),蒙城知县吴一鸾于今址重建,时有逍遥堂、梦蝶楼、大门、二门、鱼池桥、观鱼台、道舍等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崇祯五年(1632),知县李时芳重修逍遥堂,增建五花亭并辟池为濠上观鱼园。后历遭兵劫,遂渐颓毁,所存无几。现为漆园涡河北岸1995年重建等景点内容与站地需要扩建漆园庄子祠面积乘于现有面积二被,寻找填补景点观点,景点展现形式不够多,应依照历史去寻找庄子在蒙城县方面相关资料,依据资料再进复古,让来游人用心步入庄子祠、感受庄子祠,回观(让学者与文人观多出注意)看后余味要强感觉;蒙城县旅游产业开发能力和带动能力应积极寻找发现点,从而推动蒙城县旅游经济总量不大,每年到蒙城县商贸旅游的人流量不大等现状”,持续关让学者与文人多注蒙城县旅游业发展并提出建议。如《大力发展蒙城县文化旅游经济》、《丰厚景点内容,加快蒙城县旅游产业开发》、《关于加快北淝河(板桥集镇)旅游资源AAAA级风景区建设的建议》、《把蒙城县北关历史文化街区尽快建设为蒙城县旅游景区连接》等,这些好建议都得到了蒙城县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响应和有效推进。 近年来,蒙城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编制了《蒙城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出台了《蒙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蒙城县旅游景区管理办法》,随着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及项目的实施,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不断得到丰富,该县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该县将围绕打造“庄子蒙城、古韵蒙城、古都蒙城、大美蒙城、绿色蒙城”等体系,重点培育古城旅游拓展、关于加快蒙城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板桥集镇)旅游资源AAAA级风景区项目建设“在不久的将来,蒙城一个以‘湿地演替’为主题特色的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将成为淮河流域湿地资源保护的典范,黄淮平原塌陷区湿地生态保育与展示的样板,安徽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的生态名片,中国知名的生态文化传播基地。” 涡河两岸边旅游文化休闲广场、城南法制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万佛塔边湖及万佛塔边通道开放、城南生态旅游度假区、中国原始第一村的尉迟寺遗址修复原遗址扩建、打造庄子(祠堂)文化生态园、蒙城县庄子文化园、北淝河生态旅游度假区文化旅游建设两岸。 把涡河两岸着力打造成蒙城“母亲河” 亮点 蒙城涡河景观带项目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以来,第一期拆迁范围西起嵇康路北段终点和涡河路(防洪大坝)交叉点起,东至马拐弯沿涡河两岸大坝以内,已进入拆迁程序。 说真的,当我在拍摄这组照片时,心里总是有些恋恋不舍的感觉,因为那里必定有我的家,必定是我儿时成长和玩耍的地方。论环境虽不如新区那样整洁,但也必定代表了蒙城城市发展的缩影。 其实县委县政府这样大手笔的加大对老城棚户区的改造力度,意义就在努力改善人群众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不然宜居蒙城从何谈起。再过一段时间,那里就要被移为平地了,沿涡河两岸风光景观带将会绚丽多彩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涡河是蒙城县的母亲河,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孕育了蒙城县人灿烂的古代文化。随着蒙城县城区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化发展,蒙城县涡河渐渐失去了其黄金水道的价值,尤其是赫赫沿岸的治理新扩应涡河两岸边旅游文化休闲广场,成为蒙城县人老城城区庄子涡河两岸水景观带和生态走廊新景观点之美美。改善了蒙城城市区的人居环境,也能提高了蒙城县城品位,更为蒙城市民提供便利、宜蒙人的休闲游息环境。如此优美的环境,如此宝贵的地段如何发挥其旅游价值?去年,蒙城计划在沿涡河两岸建一些景点、恢复一些老的建筑,打造出原生态的两岸风光,不断丰富蒙城涡河沿岸景观带的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伴随着蒙城的开发建设,该景观带地理区位将非常优越,外部交通也十分便捷,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俱佳。不久的未来,这里将成为蒙城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整个蒙城县城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与景观的最亮点。 追根溯源捍卫“庄子故里说蒙城” 多年来,历史名人的争夺战,成为不少地方的“传统项目”。在加强庄子文化宣传推广,打造蒙城庄子“品牌”方面,蒙城人对于“庄子故里在蒙城”的捍卫,赢得了全国学术界的尊重,为提升蒙城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促进蒙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蒙城县政协编辑的《庄子学刊》和《庄子者,蒙人也》两本书,收录了一批蒙城研究者的学术成果。卢干先生的《庄周故里九证》,从《史记》、庄子祠堂、濮水、文人墨迹、出土文物、文字学等角度,为“庄子故里在蒙城”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熊克已先生的《苏东波<庄子祠堂记>与庄子故里》,从实物(庄子祠堂残碑)、词义(“祠”与“祠堂”的区别)以及历代史家的诗文,正本清源,捍卫了“庄子故里蒙城说”。夏茹冰先生的《庄周故里辨》,对当下流行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纳,逐一分析、排除,去伪存真。吴腾凰、陆立之先生的《庄子者,蒙人也》深入《庄子》内部追根溯源,张海清先生的《战国时代蒙城的归属问题》追溯到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此外,为繁荣蒙城庄子学术研究,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蒙城县委、县政府已经先后三次举办全国庄子学术研讨会,蒙城政协积极配合参与,为学术会的成功召开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本网通讯员:米嵩 王帅 王建军 (编辑:东北亚) |